首页 > 重庆 > 正文
【在行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瞄准需求整合“国家队”创新资源
11-06 07:41:18 来源:重庆日报

QQ截图20201106073815.jpg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向市民展示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本报资料图片)

重庆日报消息,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办公大楼内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这是中科院的办院方针。

2011年,中科院、重庆市政府、国务院三峡办三方携手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这让重庆结束了长期以来没有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的历史。

从无到有,中国科技创新“国家队”在重庆的落地,带来了众多国家级的创新资源。

机场全程“刷脸”安检通关技术,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

仅需出示一次证件,就可在机场全程“刷脸”安检通关。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如今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荣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不仅如此。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承建的国内首个“山地智慧柑橘园”示范工程,在开州区已经初步建成,通过将柑橘果园的视频、气象、长势、灌溉、作业记录等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让果农坐在家里,用手机就能掌握果园的情况,实现果园智慧管理。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主任尚明生说,这将支撑柑橘“从一粒种子到一株苗子、到一盘果子、到一杯橙汁”的全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山地农业智慧化,实现智慧农业产业化。

为什么要做这些应用技术开发?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看来,这是因为,大数据智能化是重庆的发展方向。

已孵化16家科技企业,建立三级育成模式

2018年初,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江北育成基地正式运营。截至目前,江北育成基地已经孵化了16家科技企业,其中13家已纳入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系统,还有3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基地运营两年多来,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聚集了近200名科技人才,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30%,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的创新创业平台。截至2019年底,江北育成基地孵化企业年营收总额近6000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5亿元。

除了江北育成基地,还有重庆石墨烯产业园、长寿中科未来城产业园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快速向市场转移转化的模式,并成功创建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通过建立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市场”三级育成模式,科研成果得到了加速转化。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近年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了基础研究的力度。

大数据通常具备高维、稀疏、碎片化特点,传统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缺乏对这些特点的综合考量,导致代价高、实时性低、表征能力弱等,极大地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

为此,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副主任罗辛带领团队聚焦高维稀疏大数据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支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已经在智慧金融、智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应用转化。

“‘十四五’时期,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还将更加主动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建设,吸引更多中科院系统的创新资源和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渝落地。”袁家虎表示。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原标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瞄准需求整合“国家队”创新资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