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乡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图为面貌焕然一新的石柱县中益乡小学校。(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强调,全面发展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时期,我市如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如何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创造高品质生活?本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匡丽娜 李珩 黄乔
嘉宾: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黄政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黄明会
市就业局局长 李为民
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精准发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重庆教育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黄政:全市教育系统将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任务,以“新”研判聚焦“实”举措,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公平均衡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统领,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上精准发力,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将聚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加快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三大任务,实施好“基础教育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工程”“高等教育卓越工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创新示范工程”六大工程,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和长江教育创新带一体化发展。
重庆日报:2021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黄政: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将重点抓实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组织高校开展研究阐释,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全面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四是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争取教育部在重庆高校布局更多的科技平台,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落户高校,加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校一流科研机构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成渝教育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是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怎样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
黄政:一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施区县中小学校优质资源扩展计划,大力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深入开展中小学学区制管理改革,持续开展“对口帮扶”“校际联盟”帮扶活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二是着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实施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到2022年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三是巩固提升基本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抓好“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四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办学观念偏差问题。
把“稳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重庆日报: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重庆就业情况如何?
李为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直接关系百姓“饭碗”,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今年的就业工作很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工作都造成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推动部署。
今年以来,重庆全力应对疫情冲击,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就业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好于预期、总体稳定。今年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9万人。
重庆日报:面对当前形势,重庆是如何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
李为民: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稳岗位、保重点、促创业、促匹配等方面精准施策。
在援企稳岗方面,我市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就业60余条政策干货,从“减免缓补返”等方面支持企业减负稳岗。今年1-10月,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累计降费减负262亿元,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2亿元,为12.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近9亿元,促进19.6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
同时,聚焦重点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构建起“人社+教育+其他市级部门+区县+高校”的五方联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结合高校毕业生学历和专业特点,实现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扩招、科研助理、社区岗位等“8个扩大”,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据统计,截至10月底,我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
在农民工就业方面,针对疫情期间农民工出行难问题,建立了返岗复工协调机制,创新实施“分组编队、行前提醒、准备物资、出发签到、途中衔接、抵达对接”六步工作法,开行专车、专机、专列8230趟次,“点对点”输送农民工19.3万人,实现“家门到车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农民工返岗复工实现“应出尽出”。
在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按照“四个优先”做好就业服务,利用信息系统优先采集就业意愿,提供“点对点”服务优先组织返岗,落实奖补政策鼓励企业优先招聘吸纳,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置。截至10月底,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73.3万人,超过去年年底规模3.3万人。
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方面,我们开展了宣传入心、就业舒心、培训贴心、社保安心、兜底暖心“五心行动”,实施“百日攻坚”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拓宽渔民转产就业渠道,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已转产安置7631人,转产就业率97.2%。
此外,为促进创业,我市优化一次性创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通过举办“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1-10月,新增市场主体39.6万户,同比增长12.9%,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9亿元,扶持创业3.9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持续抓好新职业、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认定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等150余个特色职业(工种)。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线下招聘会无法举办的问题,创新性地开展了“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邀请职业指导师和企业负责人做客直播间,为广大求职者“带岗”。目前,平均每期直播在线观看人数保持在20万人次以上,17期直播已经促成3万余人就业。
重点抓好5个关键词,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重庆日报: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医疗是很重要的一环,重庆准备怎么做?
黄明会: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重点抓好5个关键词:织密网、优布局、提质量、强服务、全周期。
一是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首先是传染病防控体系,探索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有效路径;其次是传染病救治体系,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最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探索如何做到“平战结合、无缝转换”。
二是完善医疗体系“大布局”。市级层面抓引领,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推进成渝合作、委市共建,加快西部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区县层面抓提升,找准定位,扎实基础,推进三级、二级医院建设,并建立等级医院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等级医院“能上能下”;乡镇层面抓兜底,要推进同质化服务、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是展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强化医疗质量安全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尽最大努力减少医疗事故;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上下功夫,深化“美丽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改善医院环境、优化医疗流程;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以党风带行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行业作风专项整治,深化“以案四说”、推进“以案四改”。
四是满足群众需求“新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式,完善便民惠民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要强化科技支撑,探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项目引领能力的新方法、新路径;要强化人才支撑,探索建立人才“引、育、留、用”闭环机制,持续加强“高端、枢纽、基层”3个层级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实现健康管理“全周期”。坚持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要针对预防、康复、养老等薄弱环节,找准症结、找到对策,补齐短板弱项;要针对贫困群众、慢病患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原标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创造高品质生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