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千华——重庆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重庆开展,150部珍贵古籍原书展现在市民面前;“舞动山城”国际街舞大赛助推重庆向着“时尚之都”迈进;2020重庆长江草莓音乐节唱响大渡口;“诗和远方”如约而至,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引人入胜;文博会、花博会展现城市文化繁荣和品质提升的美丽画卷;川美80周年校庆灯光大秀令人震撼……文化的血液在山城加速流动,流向每一个需要的人。生活在其间的人们,过得有滋有味,活得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正在让这座城市更鲜活、更美好、更有品质。
文化是“城市之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是因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美好生活的维度就愈加立体。文化生活不再局限于看电视或逛公园,音乐节、诗歌节、舞蹈节、画展、剧场等文化形式,犹如阳光雨露,给市民提供更加充盈的文化养分,赋予这座城市更加迷人的气质。
大美重庆,美不胜收,美不尽言。重庆之美,美在自然风光,更美在文化底蕴。市民们对文化的喜爱,本质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希望在图书馆汲取知识、在博物馆感知历史、在展览馆陶冶性情,在各种“文艺范”中接受美的熏陶。重庆最近很“文艺”,恰恰说明山城老百姓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越来越释放文化消费的需求。钢筋水泥之外,我们得以洞见这座城市的温度,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城跃然眼前。
近年来,在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道路上,重庆做了许多尝试。比如,把夜景作为文旅的一张王牌,出台《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耕夜间经济、释放消费需求、塑造城市特色品牌;创新“双晒”机制,晒出颜值与气质,让旅游产品“美”起来、文化品牌“亮”起来;连续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撬动社会资金9.2亿元用于举办活动、搭建平台和发放惠民补贴,直接拉动文旅消费超过90亿元……这些努力,从文化需求端升级入手,对供给端进行深度改革,旨在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把握住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特色风格,更好地彰显了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井喷的文化需求让人欣喜。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是常态的,仅有“一股子冲劲”“一阵子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形成“潺潺溪流”,长久地润泽人心。这就要求我们打好“底子”。塑造城市的文化气质,要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基本文化设施入手,打造面向基层、功能完备的文化服务阵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提供更加便利条件。否则,再丰富的形式,都只是“看上去很美”。与此同时,城市工作者要热爱城市、熟悉城市,坚守匠心、注重细节,与时俱进提升城市工作水平。要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如数家珍,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保护利用和传承传播,积极推进“文化+大数据”“文化+旅游”,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让文化不仅很美,而且很“实惠”,从而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打造有“灵魂”的城市生活,让群众更好地感受艺术之美、文化之美,我们才能真正迎来高品质生活。
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静怡
原标题:用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