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年近50岁的王梁站在床边抬头看着病房里的电视。他轻轻转了转脖子,毫不费力地仰了仰头,“舒服!”过去半年,因为脖子与背部连接的地方一直压着一个“篮球”,他24小时都只能低着头。
半年时间 他脖子上的 “鸡蛋”变成“篮球”
王梁回忆,自己颈背部开始长东西,是在2014年,当时长出一个小包块,被诊断为纤维肉瘤。此后6年,他先后做了6次手术,但每次做完不久,小包块就重新涨了起来。纤维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肿瘤,即便手术切除以后,复发率也高达50%以上。
2020年5月,王先生的包块再次复发,而这一次,仅半年时间,“鸡蛋”大小的肿瘤变成了“篮球”大小,造成了王梁剧烈疼痛、左侧手臂无法活动。
这一次,王先生住进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经过相关检查,王梁的病情并不乐观。肿瘤足足有27cm长、15cm宽、7cm高,犹如一个篮球挂在王梁的颈背部,禁锢着他的脑袋,几乎动弹不得。
肿瘤已经严重侵犯了他的脊柱神经,造成一系列的神经压迫症状和损伤。如果不及时切除,王梁还可能出现高位截瘫,甚至呼吸衰竭。
手术不手术 医生进退两难
手术是最好的方法,但给王梁做手术风险重重。主任医师黄智勇介绍,王梁的肿瘤太大,周围的血管丰富且缠绕,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而且,肿瘤已破坏了椎板并将椎管紧紧包裹,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到脊椎神经引起相应功能障碍甚至偏瘫,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风险。
为了回到正常的生活,王梁的的手术意愿非常强烈,医生们经过多次讨论,也认为手术切除是最好、也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确保手术顺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院组织了麻醉科、输血科、血管与介入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了详尽的方案。
多科室协作,他们花近13小时切掉“篮球”
1月22日,手术开始了。王梁的手术分为两部分,早上9点45分,第一部分开始。为了避免肿瘤切除时出现大出血,血管与介入科首先进行术前预防性动脉栓塞。直到下午1点50分,第一部分结束,通过血管造影证实肿瘤周围血管供血明显减少。
紧接着,该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的陈亮、黄智勇、任强、单东力四位医生,以及多位护理人员接力,开始手术的第二部分——肿瘤切除。专家们谨慎地用手术刀在脊柱神经、血管与肿瘤边缘游走。经过两个个多小时的努力,肿瘤被完整切下,出血量远低于预期范围。
为了填补肿瘤切除留下的“窟窿”,手术医生在患者背部进行手术,将从患者身上获取的皮瓣转移到伤口处,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确认供血良好后,进行缝合,手术完成。
当手术结束时,时间来到晚上10点30分,整台手术历时12小时45分钟。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王梁目前恢复良好。陈亮说,接下来王梁将进行包括辅助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