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其中,针对农村美的目标,文件强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让乡村实现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重庆城市大、农村更大,乡村建设的任务很艰巨,但这也是“潜力和希望所在”。把农村搞得美美的,农民心里就会“美滋滋”,其积极性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这些年,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重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7%,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短板。比如,重庆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村庄由于缺少规划指引,建设无序,存在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等问题。未来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关键要把握一个建设方向,即“为农民而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他们打造更美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有了这个出发点,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就会“倾听民意”;在规划的时候,就会“以人为本”;在实施的时候,就会“因地制宜”。这样,通过持续在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上下功夫,就能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为农民而建,就要留住乡情。千篇一律不是美,各具特色方显真。农民世代居住于此,对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十分有感情,这也是乡村魅力所在。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盲目搞大拆大建,贪大求洋,搞大广场、造大景点,只会让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充分尊重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悉心保护传统村落,修旧如旧、传神传形,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
为农民而建,就要解决痛点。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农民的迫切期待。农村要留得住人,就要持续优化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环保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不仅要建,质量还得过关,不能徒有其表;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向农村倾斜,努力让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成效正逐步显现,农村要紧跟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5G、移动物联网等,让信息化的便利和好处直抵田园。
乡村蕴藏着无限希望与动能。今年是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原标题: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中央一号文件大家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