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有价,损害赔偿!
3月15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出炉,“大渡口区李某等4人非法捕捞‘莽子’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大渡口区李某等4人非法捕捞“莽子”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4月24日,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称,大渡口公园的明星鱼“莽子”被偷走。经调查,4月23日22时许,李某等4人一起携带渔网等工具到重庆市大渡口公园鱼塘拉网偷鱼,偷走“莽子”鱼。“莽子”鱼为鲤鱼,长约1米,重约40斤,4人将“莽子”鱼杀死后丢弃。
“莽子”鱼在大渡口区公园养殖9年,是大渡口公园的名片,很多游客慕名专程到公园与其嬉戏,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很高的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价值,被偷捕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引发网民的激烈讨论,社会影响较大。
经水产养殖、生态环保专家鉴定评估,确认“莽子”鱼具有人类情感寄托的生态服务价值,经评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数额2.9万元。
2020年9月6日,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会同区生态环境局、区检察院与李某等4人经两轮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由李某等4人采取货币赔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
2020年11月6日,赔偿义务人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缴纳至大渡口区财政局指定账户。
新闻多一点>>
据介绍,为总结提炼行之有效、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展示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成果,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经过案例征集、专家评审,永川区、两江新区、秀山县、涪陵区、綦江区、九龙坡区、南川区、巫溪县、大渡口区、荣昌区报送的“永川区某铝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等10起案件,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涉及非法倾倒、违法排污、违规占用林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多种情形,覆盖了地表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从案件承办部门、损害赔偿情形、赔偿义务人范围、鉴定评估方式、生态环境损害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为重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大渡口区李某等4人非法捕捞‘莽子’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所以入选,是因为这起案件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国试行以来首例探索“有形生物个体损害”与“无形生态文化价值”之间关联的案件。对特殊“生物个体”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价值确认、磋商与赔偿程序进行有益的创新探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是政府作为公益的代表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为导向的现实体现。该案首次将城市管理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指定的办案部门,大胆探索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损失赔偿。损害鉴定评估探索采用支付意愿法,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强化公众参与,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