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22岁起扎根村小,多次放弃进城机会,村里人都说她是“走不脱”的老师。《重庆专访》带您走进綦江区篆塘镇遥河村小教师母志琴的一天,看一位普通老师28年如一日的,对乡村教育的挂念。
【早晨6:00 綦江城区】母老师采购全校师生的午餐食材
新学期刚开学,母志琴老师和往常一样,每天早晨6点出门,张罗全校34个孩子、6位老师的午餐。从綦江城区到母志琴上课的村小,有将近50公里,她的私家车也是学校其他3位老师上下班的“交通车”。
位于大山深处的遥河村小,实际上,是为了方便附近三个村的孩子读书,篆塘镇中心小学设置的一个分校区。但即便是这样,住得最远的孩子,每天往返仍然要走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
【早上8:00 遥河村小】学生到校 母志琴老师清点人数
【早上8:30】母老师在幼儿班开始自己一天的教学
记者 翁弋然:今年已经是您在篆塘镇的各个村小当老师的第28年了。还能不能想起来,1993年您22岁,刚工作就被分到陶家坪小学,当时环境是什么样的?
綦江区篆塘镇遥河村小教师 母志琴:当时,是我父亲送我去的,我们背上被子走路去的,走了可能将近一个小时。那个路也是那种泥路,当时没有硬化的公路。看到那个条件,当时心里还是很失落的。
翁弋然:想走吗,当时?
母志琴:当时也想走。我从二年级开始带他们,那些小孩子都很黏我的那种,和他们一起,因为是自己在那里煮饭。他们带来的饭我们就交换着吃,我就觉得还好。跟孩子一起,其实还挺开心的。
翁弋然:可当时,您被分到篆塘中心校的时候,5个人,只有您自己是被分到了村小的,不会心里不平衡吗?
母志琴:当时,我的父亲一直陪伴着我,反正也是教育我,一个人不要那么地挑剔。你想一想看,人家还没工作,你还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所以说要珍惜。
【中午12:00】食堂开饭 母老师带幼儿班的孩子吃午饭
其实,在这28年里,母志琴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村小。1998年,她所在的陶家坪小学撤并,全校只有一个名额回到中心校,她让给了一位年长的老师,自己则去到了育人村小;之后育人村小撤并,她又主动申请去到了当时条件最艰苦的新庙村小。
母志琴:那个学校就是路程太远了,也不通公路。有一个人对面走来的话,我们都要一个人迈到下边去让的那种。差不多6点过就开始走的话,要8:30可能才能到。走路的时间长了,出一通汗,衣服经常是湿的,就来到教室。所以,才落下了我支气管扩张的这个毛病。但我觉得,我还是不后悔的,毕竟能够陪伴那些孩子成长,是我乐意干的事情。
直到2013年,母志琴终于回到了篆塘镇中心小学。可刚上了一个星期课,一位轮岗到遥河村小的青年教师打了退堂鼓,母志琴又一次主动申请来到遥河村小,这一待就是8年。
【下午2:30】放学后 母志琴老师到学生家里做家访
翁弋然:所以,像周边的村民还有家长,都说您是“走不脱”的老师。这里最牵绊您的那个点,到底是什么呢?
母志琴:我觉得,村小那些孩子也渴望学习,他们也需要老师。你看,特别是我教的第一届学生,现在一个在深圳的罗湖外语学院当老师,一个在重庆的儿科医院当医生,还有一个在成都的,他们这些都是我的骄傲。能够看到他们走出大山,能够干上很好的职业,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话,我觉得就值得骄傲。
翁弋然:这就是当老师一个最大的快乐。
母志琴:但是老师的快乐的话,也不仅仅是在像这样的学生,还有我教过的像胡宗树。他来到学校的时候,一般都不和人说话,我就经常陪他一起玩。看到他家里比较困难,像冬天我看见他穿一双凉鞋,我就自己去给他买新的鞋子给他换上,他后来就转变了。后来,因为他妈妈带着他到了江津那边去上学了,他也还给我打电话,说母老师我想你了。其实,作为老师的话,就是一件觉得很欣慰的事情。
翁弋然:刚才我们来的路上,您还说,其实特别担心我们现在村里面年轻人越来越少,然后要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您很担心它撤并。可撤并对于您来说不更好吗,您就可以回到中心校了?
母志琴:但是如果撤并了的话,这里的孩子,他不可能说一个也没有上学的,他肯定有上学的。那么,他们上学就肯定比较远了,像冬天的话好可怜,早上走那么早。
翁弋然: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走的问题了,是您愿不愿意走?
母志琴:我更喜欢这种比较单纯一点的生活,只要这里需要我的话,我都会坚持。
翁弋然:所以,您看您也不在乎晋升,也不在乎环境、条件。那您说,人活这一辈子活的是什么呢?
母志琴:我觉得,能够把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尽我所能地干好每一天,每一天在工作中能够有所进步,看到孩子们有所进步,我觉得这就是成就感了。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张嘉 翁弋然 李旭 李佳卓 通讯员 贾海涛
原标题:重庆专访 | 綦江区篆塘镇遥河村小教师母志琴:孩子们需要我 我就愿意留下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