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致敬!1950
10-27 07:26:06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消息,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71年前,志愿军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牺牲在朝鲜战场。在重庆,提到抗美援朝,人们不仅会想到烈士邱少云,还会想到无数个“他们”——本期《百姓故事》,一起走近这群“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司令部侦察员冉玉龙刘伯承曾为他写“推荐信”

“等不打仗了,我就去当个教书先生。”

91岁的冉玉龙,身穿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了勋章。虽步履缓慢,但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头十足。

1.jpg

冉玉龙

比勋章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从头到脚的累累伤痕——头皮上伤,是在朝鲜战场上为掩护洪学智副司令员被子弹划过的枪伤;大腿根部的贯穿伤,是抗美援朝的“金城战役”中,被敌人机枪子弹打中所致;脚上触目惊心的伤疤,是长津湖战役执行侦察任务时,在冰天雪地里趴了一天一夜,被严重冻伤的结果……

这些伤痕,见证了这位抗美援朝老兵传奇的一生。

2.jpg

青年时的冉玉龙

1950年10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军事学院任教员的冉玉龙,接到任务,护送100多名短训班干部去朝鲜志愿军司令部。没想到,这一趟,就让冉玉龙在朝鲜工作了整整五年。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这五次战役,冉玉龙都曾参加。

长津湖战役中,冉玉龙带领几名侦察员去侦察地形,在冰天雪地里侦察、潜伏一天一夜,脚被严重冻伤。

3.jpg

冉玉龙在长津湖执行侦察任务时留下的冻伤至今清晰可见

“天太冷了!零下四五十度,我当时好歹还穿了双棉鞋,脚都被冻成这样。”冉玉龙亮出双脚,当年冻伤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那时很多战友们没有御寒冬装,还穿的单胶鞋。”

回忆起当时的艰苦环境,冉玉龙不断感慨但又无比自豪:“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硬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让敌人永远不敢再小瞧我们!”

冉玉龙家的档案资料里,保存有一封特殊的信件,这是刘伯承在抗美援朝期间,给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一封亲笔回信。当时洪学智想让冉玉龙担任他的机要秘书,听说刘伯承对冉玉龙很熟,就写信询问这个人。于是,刘伯承给洪学智回了这封信。

4.jpg

刘伯承在书信中向洪学智介绍冉玉龙

刘伯承在信中提到:“冉玉龙同志的父亲冉永堂是石匠,是我们开县老家邻居。他的叔父冉永长是川大教授,中共党员,从小一块长大,我都熟悉……冉玉龙同志在南京表现很好。现经过你们在实战中培养,将来一定会有前途……”

1985年,冉玉龙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重庆,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并于1986年,在涪陵创办了涪州中学。

“祖国需要时,我就上阵杀敌;等不打仗了,我就去当个教书先生。”冉玉龙当年的这个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91岁高龄的冉玉龙主动请缨,成为了金山街道红色宣讲团年纪最大的宣讲人,一批批年轻人,由此更加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

38军112师后勤兵陈郭炸弹临门都没哭,回重庆却哭了

“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

10月20日,重庆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当高声唱起《三十八军军歌》,今年91岁的陈郭精神头十足。

唱到动情处,他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那场在异国他乡保家卫国的战争。

5.jpg

陈郭

陈郭出生在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1950 年12 月入伍。1952年9月,为了保密,时年22岁的第二后勤学校学生陈郭,奉命与战友乘坐“闷罐火车”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没想到,刚进入朝鲜,“闷罐火车”上方就出现了敌人的轰炸机!

危急时刻,“闷罐火车”迅速进入山洞躲避。虽然,陈郭与战友后来成功脱险,但是,敌机来时带队领导的一句“不许跳车,死也死在车上”,让陈郭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不怕牺牲、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在朝鲜战场,陈郭被编入号称“万岁军”的志愿军38 军112师,主要从事带队运输油料、看管弹药库的工作,“不挨炸还好,一旦挨炸就尸骨无存”。

6.jpg

陈郭在家中读书

他跟着部队先后辗转平壤、满城、朝鲜西海岸等地,经历大小战斗几十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陈郭跟随部队移防朝鲜西海岸的满城。当时,满城被敌人炸光,满是焦土,只有挂着城市名字的牌子。晚上敌机来轰炸,炸弹正好落在陈郭和战友们居住的木房子旁一米处,巨大的威力把地面炸出了大窟窿。

更加危险的是,敌机投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在第二天早晨5点突然爆炸,四溅的泥土飞进了战士们的饭碗里、身上,让人胆战心惊。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制空权。白天,敌机是一批又一批来轰炸,我们只能躲在山洞,等到晚上才能开车运输物资或者行军,真是九死一生!”陈郭说,在战场上,自己只想着服从命令、完成任务,从来没怕过牺牲,没哭过,没后悔。

直到1961年,陈郭回到老家重庆,发现父亲已经去世。而他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事却一直瞒了父亲整整11年,父亲到离开人世都不知儿子“不孝”的原因,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嚎啕大哭。

直至今日,年届九旬的陈郭只要一提到父亲,便悲伤不已。

15军政治部宣传部电影教育工作队放映组组长高堂奂他出征上甘岭战役 在炮火中接通喇叭线

今年88岁的老人高堂奂,家住重庆秀山县乌杨街道天桥社区。他原是吉林省通化市人,1954年到秀山工作,居住至今。

7.jpg

高堂奂

1949年3月,16岁的高堂奂参加革命,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培训。同年5月入团,7月分配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文艺工作团,成为一名军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高堂奂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负伤后回国治疗,出院时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伤愈后,他主动要求重返朝鲜前线,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过炮火封锁线,到达上甘岭的597.9高地,用扩音机对敌宣传,瓦解敌人的士气,并获得三等功。“我们要坚守上甘岭前面这两个高地,两个高地就是537.7和597.9两个高地!”

高堂奂本是文艺兵,没拿过枪,没打过仗,面对前线枪林弹雨并没有经验。“但我们有的是满腔的斗志!”高堂奂和战友们每广播一段,敌人就要放炮,炮弹就会把喇叭线炸断。“断了我们就要冒着炮火爬出去接线,接了后又继续广播,我们文艺兵,就是这样跟敌人搏斗!”

8.jpg

青年时的高堂奂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党中央号召并鼓励部队官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转业到地方工作。初中毕业的高堂奂积极响应,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高中课程。

1954年,他如愿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就此脱下军装。苦读四年后,高堂奂被分配到秀山一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直至离休。

学校缺教师,高堂奂就自学其他科目,除了物理,也教过化学、地理、音乐等。最多时,他连续一个月每周上24节课。因为长时间站立,他的双腿长年肿胀。

学校缺实验仪器,高堂奂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日,自制两百多件教具。其中,14件在省、地、县的自制教具展览会上展出,5件获奖。同时,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13篇论文。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四川省决定表彰一批优秀教师。经层层筛选,高堂奂获得“四川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高堂奂始终坚守着初心,用朴实纯粹、吃苦耐劳,影响着后辈人。

参军时是勇敢的战士,退役后继续为人民服务。

“一声到,一生到!”

冉玉龙、陈郭、高堂奂……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曾用热血铸军魂,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原标题:致敬!1950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