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7日消息,15日,31省份新增11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河北省报告90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破百。
截至目前,河北省确诊病例数量依旧在攀高,该省部分地区已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梳理近日河北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详细信息,记者注意到,其中存在大量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病例。
不少网友疑惑:是核酸不灵了,还是病毒狡猾了?
资料图:医护人员在“核酸采样流动车”上为市民采集咽拭子。翟羽佳 摄
多病例核酸检测曾呈阴性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核酸检测”已成为一个近乎家喻户晓的词汇。
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通过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认为是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不过,近期,多地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确诊病例曾多次核酸均为阴性”的新闻屡见不鲜。
例如,记者梳理发现,1月14日0-24时,石家庄新增的8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就有56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而后又转为阳性的病例。
其中,“确诊病例51”于3日、5日、7日、9日、11日、12日6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3日核酸检测才呈阳性。
“确诊病例12”于1月3日、4日、6日、9日、11日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其1月12日采集咽拭子,1月1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1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类似的,1月14日0-24时,邢台新增6例确诊病例中也有2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
其中,“确诊病例6”于4日、5日、7日、10日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而在1月15日0-24时石家庄市新增的8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14例病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其余均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同日,邢台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也只有1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
资料图:河北省固安县居民正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门丛硕 摄
为什么检测不到?
事实上,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河北。类似情况此前已多次出现。
几天前,“石家庄有人核酸检测6次才呈阳性”就曾登上网络热搜榜。
在辽宁,1月4日,大连市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民政局局长汤易也曾提到,“有的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有的地区检测6轮还有阳性病例出现。”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核酸检测的结果?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核酸检测肯定不是100%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广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直言,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此前都曾出现类似情况。
至于影响检测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病人排毒浓度的多少、检测采样质量、试剂盒品质以及实验室操作。
王广发认为,从理论上看,在诸多因素中,检测结果主要是受病人排毒浓度的影响。“病人排毒排得多了就能查出来,排得少就可能查不出来。”
本周,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该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检测出来。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进行采样准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核酸检测依然是“金标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病人排毒量少呢?
王广发告诉记者,这和病程进展有关。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大概率是因为不同病人排毒时间不同造成的。
“刚密接之后做核酸,确实很有可能是阴性。”他说,“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大体上是潜伏期的最后两天才出现阳性。而每个病人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查出病毒的时间不一样。”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给出的解释是:感染者或是病人从暴露感染到病毒开始排毒,专业上叫“强隐期”,而无症状感染者排毒专业上叫做“前隐期”,也可以叫实验室检测筛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期间,检测很多次都可能检不到阳性,但到前隐期末就会检出阳性,这个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正在进行采样准备。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看来,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大家完全不必恐慌。
此前多位专家在不同场合也都明确表示,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仍是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14日20时,石家庄市第二轮核酸检测全部完成;1月15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已开展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此外,从1月15日起,石家庄市邮政快递和外卖从业人员每72小时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除外)。
原标题:大量病例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病毒变狡猾了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