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消息,虽然网络表情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表情包文化已经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社交软件中都保存着各种下载或自制的表情,网上群聊往往就是一场表情包斗图大会。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如此热衷于使用和生产表情包?难道,没有表情包就不能好好聊天了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任何用手机上网的人都知道一个熟练发出的小猫动图、一张心照不宣的“哭笑不得”的笑脸
,或者随手发一个小玫瑰
、西瓜
、咖啡
的巨大力量。
当今世界是一个被emoji表情主宰的世界。
“Emoji”(絵文字)是一个日语单词,意思是“象形文字”,日文汉字“絵”(e)代表“图片”,“文字”(moji)的意思是“文字”。在日本,emoji原指上世纪90年代末在手机上使用的表意符号和微笑符号。
自2011年苹果公司在iPhone中添加了emoji表情更新后,这些表情符号就开始在全世界风靡。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emoji表情是全球最通用的语言。
然而,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单单了解如何使用emoji表情是不够的。最近,中国年轻人迷恋上一种更复杂的表情符号“表情包”。
表情包和emoji表情很相似,就是一组用来表达情感的图形。然而,emoji表情一般是手机厂商在其产品的操作系统中发布的统一图组,这些表情集中统一、数量有限。
相比之下,创建和发布表情包并不需要依赖手机厂商。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表情包。
因此,表情包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包括名人、流行语、动画场景或影视剧的截图,往往还会配上一串文字。从本质上讲,表情包比emoji表情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表情包已经占领了中国年轻人的社交网络平台,特别是90后。对于一些90后来说,语言文字交流已经被表情包斗图所取代。他们会发一大堆表情包,比赛看谁的表情包最多、最有意思。
中国90后和他们的长辈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当今世界与网络信息海洋互联互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新青年亚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挑战着此前占据主导的核心意识形态,并为更强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思维开拓空间。
年轻人用表情包建立了具有独特审美和价值体系的专属表达交流系统。
互联网从很多方面赋予他们构建新的文化身份的途径。正因如此,表情包才能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传统社交特别注重礼节,从穿着打扮、坐姿到与长辈的相处之道,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其约束。而毋庸置疑,年轻人往往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
网上聊天一般缺乏现实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语境和面部表情、语调、讲话停顿等情绪暗示。
对此,中国人的应对之策就是使用欢脱搞笑的表情包。巧妙运用表情包可以准确传达讲话者的心情,不会产生社交误解,导致气氛变得紧张尴尬。
再举个例子,当你准备休息时,可以用表情包结束对话。
如果是亲密的朋友,或是情侣,仅仅说一声“晚安”似乎太敷衍了。相反,如果发一个人红着脸躺在床上的人,再配上一句挑逗的文字“好困,我先睡辣,我房门没关哦”,不仅能有效终止对话,而且还强调了双方的亲密关系。
表情包是属于中国年轻人的新语言,国内有一些学者担心,如果表情包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占据主导地位,可能会导致年轻人的文字能力下降。
虽然这些担心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有些夸大其词。中国年轻人现在正需要更多表达自我的渠道。
我们必须让他们更加自由独立地表达,这样年轻人独特的亚文化才可能挑战主流文化,使得主流价值观更加轻松、多元、包容。至少,目前表情包正发挥这个关键作用。
原标题:没有表情包怎么聊天!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爱用表情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