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乾隆皇帝有点火。
继与皇后的感情成为热门话题,热衷给古书画盖章的习惯也被编进了电视剧中。《延禧攻略》里甚至出现了乾隆帝面前摆了一桌子印的情景。
不过历史上的乾隆帝真的爱盖章吗?他真的有一桌子印吗?除了古书画,他还喜欢在哪盖章?以及他为什么要盖这么多章?
《延禧攻略》剧照。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乾隆帝确实喜爱盖章题识,尤其是对名家精品。像著名的《兰亭序》、《富春山居图》等等都有他看过的痕迹。
我们以电视剧中出现的《快雪时晴帖》为例,这件被乾隆视为稀世珍宝的书法作品最早的收藏印记应属左下侧的南宋时印记。在该帖墨迹对折的副页上,有赵孟頫的跋文。
《延禧攻略》片段。
美术史家倪志云梳理,该作元代也曾入藏内府,但无印记;明代时,该帖被藏家吴廷所得,帖本幅右下角有其一方“廷”字印,其下一方印已模糊不可辨认,似也应是吴廷的印记。
而剩下的11方印都是乾隆帝盖上去的。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照相版”。
其中包括右侧的“乾隆御览之宝”(骑缝)、“三希堂”、“观书为乐”(骑缝)、“几暇鉴赏之玺”(骑缝),王羲之墨迹第三行“羲之顿首”以下空处有“寿”字印、“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印,“羲之顿首”左侧又有“石渠宝笈”和“养心殿鉴藏宝”两方印,再左边还有“鉴古”和“懋勤殿鉴定章”两印骑缝侵入字幅。对页上赵孟頫的跋也没有逃过乾隆帝的大印。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快雪时晴帖》中,乾隆帝还有题字——在两页折缝上部,他题写了一个“神”字,并为此字加盖“乾隆宸翰”印;此字下题“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下钤“太上皇帝”印。
这似乎是自己也觉得题字钤印过多,下决心不再如此。但此时的《快雪时晴帖》已几乎被各种印记包围,本幅几乎再无可印之处。
《国家宝藏》截图。
另一件常常被人提及的“盖章代表作”是赵孟頫的《人骑图》卷。
和《快雪时晴帖》不同,这是一幅画作。
画幅原留有大片空白,此后画中的一人一马逐渐被钤印包围。先是明人项元汴在画幅两边钤印约20方,此后清初画家王时敏、藏家安岐等也有印记见于画中。
当然,等到乾隆拿到画的时候,画幅边留给他的空白处已经不多了。但这并不耽误盖章,毕竟画面中间还有很多空白。事实上,乾隆帝的题字、钤印也大多在画幅靠中间的位置。
赵孟頫的《人骑图》卷。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
他甚至还“御题”了一首诗,并加钤印“乾隆宸翰”、“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寿”字印、“乾隆鉴赏”圆印、“淳化轩”长方印、“信天主人”印、“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印、“石渠定鉴”圆印、“宝笈重编”白文印、“古稀天子”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印等。
倪志云统计,图中共有乾隆帝印14方。
有网友据此把乾隆帝称为当时的“弹幕达人”,还把画中的印章全都换成了弹幕。
微博截图。
这还不是被题的最“满”的古画。乾隆帝在《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题识达五十多处。颇为搞笑的是,在画卷最右侧,乾隆帝也题写了“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并钤印“太上皇帝”与“十全老人”。好在这幅画后来被证实并非《富春山居图》真迹。
展出中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子明卷”,左侧题识、盖章较多的为“子明卷”。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题字、钤印,乾隆帝有时候还会在前人作品上作画——他曾在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一卷后隔水上御笔绘幽兰一枝;也会在佛教绘画上题写《心经》。当然这都属于特殊情况了。
所以乾隆帝可并非只有弹幕,时不常还能发“表情包”。
当然这种行为被一些学者认定是破坏原画。美术史家倪志云就用“俗不可耐”形容乾隆帝在书画上钤印、题跋的毛病,并称之为“如佛头着粪,是污损古书画的谬妄之极的行径”。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乾隆帝喜爱盖章题字的毛病也为后世史家提供了更多了解他和当时那个时代的机会。
但话说真能盖这么多章也并不容易。乾隆帝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是要活得久。
乾隆帝盖章题字往往有一定时间跨度。很可能这次拿出来赏玩的时候盖个印,过几年再看题个字。所以寿命长是必须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这个条件当然是满足了。
故宫博物院专家恽丽梅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乾隆帝钤印题跋的书画中,故宫藏《盘山图》颇具“代表性”——其上有乾隆帝34处题跋,诗后均有乾隆钤印。
记者在故宫博物院官网找到了这幅画,并标出了这34处题跋与钤印。标完发现,还真的是完全没有空白之处——除了画面空白处外,连画里的山上也被题了字……
图源自故宫博物院官网,题识数字为记者所标。
就像专家说的那样,这的确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画作,整个画面详实地记录了乾隆帝印宝的钤用情况。不过好在这幅画是皇帝自己画的,题字多点也不算破坏前人作品。
除了题字题诗外,画中还有诸多印迹——钤印以“乾隆宸翰”、“机暇临池”、“奉三无私”开头,以“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八徵耄念”、“自强不息”结束。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它们正记录了乾隆帝从35岁到83岁近50年的赏画历程,也算是一种史料。
其次,印要多。
乾隆帝的印章着实不少。《乾隆宝薮》就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
恽丽梅在《故宫藏书画中乾隆帝印玺钤用考》中对乾隆时期印玺做了统计梳理,其中仅特大印玺有238方,除此之外还有大、中、小三类印玺共计852方。
《故宫藏书画中乾隆帝印玺钤用考》中所列表格。
而故宫博物院现存实物中还有一些成套印玺未被收入《乾隆宝薮》。按照恽丽梅的统计,这部分还有720方。
前面两个条件还只是基础,要想随时盖章,这些印玺就必须要在随时能拿得到的地方。
这一点乾隆帝也想到了。
乾隆帝像。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
比如,《乾隆宝薮》中“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宝”就有42方,“犹日孜孜”印则有24方。与两印组成的宫殿成套印有19套。
也就是说,这些印玺刻好后会分放在紫禁城的各个宫殿,有的宫殿还会放置多套。
恽丽梅对此的统计显示,仅在三希堂一处,就存有不同质地的五套这样的印玺。
《故宫藏书画中乾隆帝印玺钤用考》中所列表格。
至于乾隆帝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盖章这个问题,这自然不只是个审美问题,而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关。
故宫博物院专家郭福祥曾撰文指出,乾隆玺印用材之丰富,大大超过以往,“乾隆中期以后,随着西北边疆的稳定,大量优质玉材充贡内廷,宫廷御用玉器的制作量大增,玉器雕刻工艺迅猛发展”,这些都为乾隆朝玺印的大量制作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证。
同时作为皇帝,在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乾隆帝通过“盖章”表现出一种传承文化姿态,也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去年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借扮演乾隆帝的演员之口,给出了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要让后世人记住这盛世。
这当然是我们对乾隆帝心理的一种猜测,但这些题识、印章也确实丰富了后世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原标题:乾隆帝真的是盖章狂魔,连自己的画都不放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