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参加完同学聚会,阿明郁郁寡欢地找我聊天。
因为他又被鄙视了。
而看不起他的,恰好就是当年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毕业九年,他被嘲笑了整整九年。
阿明出自某师范学院,十多年前,他的人生被设定为三尺讲台、袅袅书香,领固定的薪水和福利,娶背景相似的女教师,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可他偏偏“不务正业”,在校期间就被视频制作勾了魂,此后便投身电视媒体,现在又转行做了广告。
其实刚刚毕业那会儿,他也被父母威逼利诱着参加了教师编制考试。
可考试前一晚,他剪片子熬到了半夜两点,第二天考试题目做了一半,便迷迷糊糊地睡了起来……
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了,父母把他大骂一顿,他却不以为然,反而欢欢喜喜地直奔梦想。
睡在上铺的兄弟和他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加编制考试。那年9月,这位兄弟变身王老师,在一所中学觅到了铁饭碗。
然后,阿明的噩梦开始了。
每次过年过节回乡,王老师都会有意无意地揶揄几句,拿自己的逍遥假期和公积金来说事儿。
阿明的父母也视王老师为“别人家的孩子”,动辄拿来比较,然后唉声叹气,对着儿子连连摇头。
他很气愤:“我好歹有个小公司,虽然收入不稳定,但跟他比也不差什么。他买车,我还买房呢!”
“以后他有退休金,你有个啥?”父母振振有词地怼回去,“吃公粮的,总归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可能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
可到底哪里不一样呢?呵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02
国人对体制,向来都有种根深蒂固的崇拜和迷信。
从前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现在是寒窗苦读数十载,一心要往体制扑。考中后的喜悦骄傲,简直不亚于范进中举。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亲戚家的女儿,成绩一般,才貌一般,在私企混了三年,公务员也考了三年,后来进了某个乡镇的财政所。
她的父母高兴坏了!
那位阿姨长了一张利嘴,她走到哪儿,“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跟到哪儿。
就连一向寡言的孩子她爹,都变得爱往人堆里扎,见缝插针地把女儿吹成一朵花。
我当笑话讲给朋友听,他皱眉:“没见识的人才会这样吧?”
一想还真是。
无知的人,往往会把体制看作保险箱,将公务员等同于官老爷,满以为这是升官发财的前奏。
体制内的身份,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社会地位。但以此来作为抬高自己的筹码,甚至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那就贻笑大方了。
公务员的本质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
遗憾的是,太多人把它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错把平台当本事,误将工作当特权。
03
众所周知,我不是公务员,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
我也因此受到过亲朋好友的讥讽。
老公家的叔伯兄弟,甚至不大相信我是一本院校出身。
在他们眼中,读了书,就必须成为政府、学校、医院、银行里的一员。外企私企民企都作不得数的,只能被笼统地称为“打工的”。
更何况我这个无业游民?
今年春节,先生的三叔三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去考个事业单位吧!日子会好过一点。”
“我喜欢自由写作,已经出书了,也养得活自己。”我认真地表明态度,三婶嗤笑一声,没再说话。
半年后,我们又回了一趟老家。
这次嘲讽我们的人,换成了他的堂妹。
“你们俩要不要去新疆支教?我几个同学就去了,一个月好几千呢。”她居高临下,满怀悲悯地看着我。
我真恨不得把银行流水砸到她头上。
想想还是忍住了,毕竟跟毕业两年一直啃老的人,讲不清所谓的价值和梦想。
堂妹就是一门心思要进体制的姑娘,大大小小的考试参加了十几次。但至今仍待业家中,靠父母养活。
她爹放出豪言:“我准备砸20万让闺女备考,一定要把她弄进机关!”
好吧,我无话可说。没办法,毕竟“官本位”思想始终都在大行其道。
有些地方对成功的定义本就单一,也难怪许多人把毕生追求都放在了一个看似安稳的工作上。
04
公务员考试,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
据调查,从2009年国考报名审核通过人数突破百万大关以来,报名人数一路攀升,短短四年就又突破了150万大关。近年有所回转,但竞争比例始终维持在50:1以上。
其实我理解。
这些年就业形势严峻,购买五险一金、避免风吹日晒且能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的确堪称完美。
但这不足以成为高高在上的资本,因为那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艳羡的事情。
你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批评别人的生活,更不能随意指指点点。
听说堂妹有位同学,家境小康,自己也是人大毕业的高才生。父母希望女儿陪在身边,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催她回家考试。
姑娘被逼急了,便随意考了一次,结果拿了笔试第一。
但成绩一出,她就收拾行李走人,临行前撂下话:“我有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做的话,我一生都会后悔。”
你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一样,把体制当作最高标准,真的可笑又可悲。
更何况,冲出体制追寻梦想的故事比比皆是。
前几天,还有一位相熟的文友毅然辞职。因为他想把所有时间,都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这让人想起《白马啸西风》里的话: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05
写这篇文章,没有半点歧视公务员的意思。
我从来都不相信体制内的日子是闲坐喝茶,也不觉得公务员的活儿不带技术含量。
抛开光环和头衔,他们也只是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
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为梦想奋斗,又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必定能接纳并鼓励不同的价值取向,体制也并非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载体。
你考你的公务员,我写我的小文章。
我不违法犯罪,不践踏道德,不伤天害理,你凭什么瞧不起?
原标题:体制内的同学,鄙视了我整整9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