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老人经常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
这句俗语《增广贤文》里记载过,它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这个下句才是这个句子的精华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提到这句话,就不得不讲一个典故。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能妻子来干家务,妻子不擅长干家务,后来就是儿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务。在外过了几年,罗秀才休假回家过年,见到自己7岁的儿子,很满意,就想考考他的对对子,然后送他去上学。
罗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个“天”让他对,儿子平时只懂家务,所以根本对不出。母亲在一旁干着急就指着地,结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鸡屎,儿子心领神会,对出了一个“天”对“鸡屎”。
罗秀才大怒,又厉声问他“父亲”对什么,其母怕丈夫气坏,就指着自己,想让儿子对“母亲”,结果儿子看到了奶,就对出“奶”。罗秀才听罢,对自己蠢笨的儿子终于死心,他既恨自己与科举无缘,又对儿子心灰意冷,最后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秀才突然离开,对这个家打击很大,后来他的妻子慢慢想开了,就用农忙的闲暇时间悉心教导儿子。后来又积攒钱财为自己儿子请名师,在这样的教导下,儿子进步飞快,后来一举高中,成了状元。
为了感激自己的母亲,儿子中了状元后就为母亲过寿。出家的罗秀才听了,非常高兴,急忙赶回家探访,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罗母开始给他钱,他不要,后来还请求见新科状元,见到后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句话的下半句其实是告诫天下父母,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智力也是一样,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强逼或者放任,否则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但也有人解说是,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长辈不必为他们过于操劳担忧,如果有福的话,什么都没有,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没福的话,就算你家财万贯,最后也不够其挥霍,反而还害了子孙。
对比上句,其实这个下句才是经典。
想要“儿孙自有儿孙福”,良好的教育自是必不可少。
一、远大的理想教育
身为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在如今时代的变化下,很多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仅没有因呵护得到该有的提升,反而出现了很多的缺失和不足。
不少父母最常说的两句话莫过于“他还是个孩子”“他才多大啊”,就这两句简单的话,又害了多少子女的成长变化。
父母爱孩子就习惯性给他们所有最好的东西,却让他们变得习惯依赖,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身为父母当夸夸其谈在和子女谈论理想的时候,也容易流于形式仅仅限于说教的范本,不仅给孩子一种虚伪的感受,更会在听者心中有种华而不实的体会,所以正确的引导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父母处处为子女考虑,会用自己成长的经验和此刻社会需求去定义他们长大后做什么才是最成功的样子,但却唯独不去顾忌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资和他内心究竟喜欢什么东西而去加以剖析培养。理想不仅仅是空泛的一句宣传口号,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追求和欲望才对。孩子的缺失往往是由于父母内心的匮乏所致,毕竟他只是一张白纸,当在成长过程中不曾被引导灌输,又怎么会知道理想为何物。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绝对的财富,任何的世局都在不断起伏变化中进行,而真正的财富该是一个人思想的丰富,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这种动力得以永恒进步。所以远大的理想教育是必须的,放弃固有的执拗从父母做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二、尊重教育
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所以孩子很容易在溺爱中骄纵下成长,从而影响了他们从小对自身要求的标准和对人生观的态度与理解。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出现一些低素质的言行和夸张的举动,不仅没有被及时纠正,反而却偏偏在掌声中遭逢纵容。他们在公众场合从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素质礼貌和尊重,甚至把直言不讳的言恶语,当做直爽的纯真聪明举动。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没有别人,只有我的存在,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们说了算。因为这样的行为会被父母夸奖成为活泼,且有冲劲、有前途。
家教,就必须在家庭氛围下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敬畏和尊重二字的含义,若连最起码尊重的底线和标准都不清楚,那么在未来生活中如何与人正常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上除了身为父母的会对这样的低俗“活泼”产生喜爱并照单全收,恐怕所有人都会产生反感和排挤的心理,那么这样的教育溺爱方式,只能毁掉子女的未来人生和前程。
三、感恩教育
就因为父母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万事都先顾着孩子的优先脚步,所以他们将这种付出视为一种必然的正常现象,索取得合情合理但却从不回馈和感恩。
他们不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也不会觉得旁人对他们的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必须,所以成为了自私而又霸道的独裁性格。将来无论是自己的人生,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是零责任感,因为他们总觉得一切的得到,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现象,只活在自己悠闲的世界里养尊处优,责任和感恩的问题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所以,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四、自律教育
“他还小别要求那么高”,如果你还这么认为,那么孩子最终会毁在自己的慈爱手中。孩子小时候就是树苗成长定型期,假如因为小就放任自流,不加以约束,但却会在生活上越俎代庖干涉些本该由孩子自己处理的问题,那在未来成长中就变得非常懦弱,且不自律。凡事不仅依赖于他人,而且还会变成拖延症。
身为父母,要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不贬低、不夸耀,以公证的心态了解孩子的品行特质,引导他们去管理照顾自己的小生活,并且适度解决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小问题,这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情。然而真正能够培养出好孩子的关键还是父母自身的自律和自重,不要一面指手画脚着孩子的不求上进,而自己又在通宵达旦地打着游戏、追着剧情,只会让孩子不服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是家庭氛围该做的环境。
五、挫折教育
毕竟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和希望,然而本就生活舒适的今天,再加上很多家庭三代同堂,孩子就更成为了全家人的核心人物备受关注,于是在温室长大的花朵从不经历风雨,以至于导致现在孩子的逆情商都会偏低的现象。当长大成人走出自己的被保护区域,才领悟世态炎凉的现实可怕,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地位落差感,会让孩子茫然失措,甚至会对突然的打击与逆境忧郁成疾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是从小被过度关爱保护所造成。所以既然父母这个岗位迟早要退休,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让他们掌握应对棘手问题的技能和面对挫折的承受力,这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和付出。
六、惩戒教育
虽然现在社会时代的进步不再认同“棒下出孝子”的言论,但是家庭过分的纵容则成为教育中的一种缺失。就因为一句“还是孩子”,就可以把做的所有错事,推得一干二净不需要负责任,这不仅会纵容孩子继续犯错,还会潜移默化间诱导他们逃避责任的一种隐性思维模式。对则嘉奖、错则惩戒,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和自控能力,必须具备的前提要领。
来源:东方网-东方头条、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