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哈密”名称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哈密瓜太好吃吗?
12-05 10:10:05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说到新疆哈密,你第一反应,肯定是那又大又甜的哈密瓜。有人说哈密是一座因瓜闻名的城市,实际上呢,哈密的历史非常悠久。

哈密最早叫伊吾卢,在西汉时,处在中原、匈奴、西域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咽喉要道。汉得伊吾卢,可通西域;匈奴得伊吾卢,可断汉朝与西域的联系,进而打压汉朝的生存空间。

截止到公元137年,匈奴和汉朝为了争夺伊吾卢,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争夺非常激烈。西汉开通西域后,伊吾卢隶属于西域都护府,连接中原与西域,以及更遥远的欧洲。汉朝能压制住匈奴,伊吾卢起到的作用,怎么高度评论都不为过。

伊吾卢,三个字不好念,东汉时把“卢”给省掉了,只称伊吾。

很多人的印象中,哈密遍地都是沙漠戈壁。其实,哈密的沙漠只有总面积13.89万平方公里的不到2%,戈壁也只有28%,剩下的是丘陵。耕地虽然不多,但也有0.5%,近700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对地处大西北的哈密来说不算小了,何况还是现在的数据,两千多年前,哈密的可耕地只多不少。汉朝经常派官员在伊吾屯田,设有伊吾司马,任务就是屯田和管理军事。伊吾的民政,由设于公元73年的宜禾都尉管理。

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在凉州建立了很多凉国,西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伊吾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前凉王张骏把伊吾的屯田军事功能,与民政功能合并,设伊吾都尉,隶属于敦煌郡,县级。五胡时的各种凉国,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大批人马逃到伊吾,进可回河凉,退可去西域,回旋空间非常大。诸凉被北魏灭亡后,伊吾并没有入魏,而是隶属于柔然。直到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才拿下伊吾。

之前的伊吾是县级,这一年,北魏升伊吾县为地级的伊吾郡。

不过,那个时候的伊吾城,并不在现在的哈密市区。真正搬迁,是在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时。唐初,易郡为州,伊吾郡称西伊州,不久改称伊州,时间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之后的伊吾曾被吐蕃占领,又成为西辽的地盘。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伊吾隶属于甘肃行省,名字变成了哈密。

哈密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给改的名,称为哈密力。明朝初年,哈密地区出现了一个哈密国,国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子孙兀纳失里。明朝有点像宋朝,失去了西域,而哈密国卡在要道上,类似西夏,经常派兵阻止明朝使节通往西域。朱元璋的明朝可不是好惹的,不让通过?那就用刀枪剑戟讲道理。

公元1391年,明朝大将宋晟和刘真,奉朱元璋之命,率兵进攻哈密国。哈密国哪里是明朝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赶紧向朱元璋请罪求和。明朝控制哈密,就可以像汉朝那样,从侧翼威胁到北元,确保明朝西线的安全。

永乐初年,哈密国发生一件大事,国王安克帖木儿被北元(鞑靼)汗鬼力赤下毒暗害。北元想控制哈密国,这等于要了明朝的命,明永乐帝朱棣岂能答应。朱棣任命安克帖木儿的侄子脱脱为哈密忠顺王,这一招非常绝妙。脱脱从小就在南京长大,和明朝人基本没区别,心向明朝。朱棣知道哈密国不服脱脱,就派军队过来,告诉当地大小头目:不听脱脱指挥的,就是和大明过不去,孰轻孰重,自己去权衡。

朱棣知道脱脱是自己的人,但哈密国人未必都听他的。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设置了哈密卫,监视哈密国的一举一动。哈密国对此不反感吗?还是朱棣聪明,用“哈人治哈”,即使是隶属明朝的哈密卫指挥,用的还是哈密本地人。

哈密卫不是明朝的直接行政辖地,相对自由些,管理就不是那么严格。瓦刺就开始不断进攻哈密国,瓦刺衰落后,哈密国西边的吐(土)鲁番崛起,明宪宗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占领了哈密卫。九年后,明朝的哈密都督罕慎才收复了哈密卫,治所迁了回去。之后的哈密一直都是明朝西陲重镇,守住哈密,关西无忧。直到公元1514年,吐鲁番正式吞并了哈密国。

由于哈密地理位置和历史的特殊性,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朝廷设置哈密厅,管民事。新疆在公元1884年设省后,哈密设哈密直隶厅。

近现代后,哈密成立地级专区。需要注意的是,哈密地区和哈密市(县级)是同时存在的,哈密市(县级)成立于1977年,隶属于哈密地区。

新疆哈密市

2016年2月,哈密地区改设地级的哈密市。有了地级的哈密市,那县级的哈密市怎么办?重名肯定不方便。这个好办,哈密县改称伊州区,即与地级哈密市有区别,又恢复了曾经的旧称。

伊州区是哈密地级市的主城区,面积就达到了8.1万平方公里。哈密地级市总人口中58万,伊州区就占了48万。

国历君说

既然“哈密”于公元1251年得名,那“哈密瓜”呢?

哈密瓜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根据《哈密瓜志》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新疆甜瓜已在敦煌栽培。当然,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甜瓜还不叫“哈密瓜”。比如,东汉时期,甜瓜就叫“穹窿”,取的是维吾尔语称甜瓜的今译音“库拱”。

到了元代,哈密甜瓜已经远近闻名。20世纪30年代,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其《马仲英逃亡记》中写道:“早在马可波罗时代,哈密绿洲就以它丰饶的果园和芳香的水果而闻名了。”并记述“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的新疆谚语,进一步证实元朝时哈密甜瓜已家喻户晓。

历史文献将哈密甜瓜直接称为“哈密瓜”的,最早见于清朝康熙年间。清康熙五十四年,张寅随军进疆,著《西征纪略》。他写道“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闭目而过,疾如飞鸟。”

这么一看,哈密得名的历史要比哈密瓜早,只不过哈密瓜实在太好吃了,风头盖过了哈密。

原标题:“哈密”名称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哈密瓜太好吃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