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替现在的年轻人担心。
才刷完“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现在又要担心自己会像“29岁发小”那样猝死了。
最近,一篇爆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大意是:
发小上班不足5年,29岁就因为心肌梗死去世,刚结婚一年,上个月才当爸爸,今年2月才贷款买房。
作者还说,她有同行得了脑出血、劳模姐姐进医院,还列出一系列数据,最后大声疾呼:
“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我要活得久一点!”
这篇文章,我有不少朋友都转发到了朋友圈,他们大部分都是程序员、广告人或者创业公司老板,每天不是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对这篇文章感到共鸣,我也十分理解。
但让我惊讶的是,一些平时根本看不出会有“过劳猝死”可能的人,也把它转发到朋友圈。
譬如我有个朋友,她转发了这篇文章,配文是:“工作永远不能高于生命,我要好好对待自己,不再加班。”
要知道,就在她转发文章前的一小时,她刚发了一条抖音,写着:“花了一个下午拍的视频,快来看一下!”
我就好奇了,有时间花一个下午拍抖音视频的人,还用得着担心自己过劳死吗?
其实,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到担心自己会猝死的地步。别再用你自以为是的努力,来感动自己了。
应该承认,持续熬夜、不眠不休,的确是一些人猝死的诱因,但加了几天班,就要担心自己猝死了吗?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数死于突发的心脏病。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已经表现出心血管症状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熬夜才容易引起猝死。
不要高估自己的努力程度,也不要低估身体的潜能。
用一个作者的话来说: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到底是不是过劳,用不用担心自己猝死,难道心里就没点数吗?
如果加个班就能猝死,下面这些商界大佬们,或许已经丢了好几命了:
小米创始人雷军是不折不扣的劳模,当年他担任金山总经理,每天工作16个小时,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吃饭时间,其余时间都拿来编程序、写代码。
创立小米后,雷军更加勤奋了,工作时间模式甚至是“5+2”“白+黑”,每天一睁开眼就在忙工作。
至今,雷军已经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快30年了。
再说说另外一个商界大佬,王健林。
2016年,王健林的一张日程表曝光。当天他4点钟就起床,一天之内去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行6000公里,晚上7点回到办公室后,还要继续工作到晚上10点。
这就是王健林工作的常态,主持人鲁豫曾跟着王健林度过了一天,早上9点的飞机到南昌,然后在南昌乐园巡视了一整天,哪怕汗流浃背也不会停下来休息片刻。
首富的一天,到底如何?
鲁豫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当天的感受——“急行军模式”。
日本首富、马云的早期投资人孙正义,当年在美国留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道门,搬回房间,放在两张钢制柜子上,做成一张特大号的书桌。
大学四年,孙正义化身“学习狂”,像超人一般不知疲倦地学习,平均每天只睡3小时,最多也不超过5小时。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例子:
有苹果公司员工在凌晨4点半收到过CEO库克的邮件;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每天4点半起床,在吃早餐的同时看报纸,保证6点前赶到办公室;
雅虎CEO玛丽莎创下过一周工作超过130小时的纪录......
这些人,难道就不怕猝死?
或许你会说,这些人都是商业天才,天赋异禀,我可做不到。
那你想想,在你高三的时候,每天都是怎么过来的?
那时候的我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题,周围的同学都那么拼命,自己稍有松懈就觉得要落后了,恨不得24小时都拿来学习,连吃饭久一点、洗澡洗多一会,都会觉得浪费时间。
论拼命、论强度、论压力,现在的你比得过高三的时候吗?
请注意,我不是在为熬夜辩护,这种生活方式确实非常不健康。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
我批判的,是那些一边懒散度日,一边转发文章到朋友圈,说着“我这么努力,好怕自己会猝死”,以此来自我感动的人。
在他们看来,工作学习到凌晨就会伤害身体,但他们却会玩抖音、玩游戏、追剧到凌晨。
其实,大部分熬夜的人都与努力无关,而是一种不自律的结果,一种低效率的表现。
江西师范大学曾经针对18到35岁人群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有320人,其中包括了学生、白领、个体户、自由职业等群体。
在这320人里,有62%是在11点至凌晨1点的区间入睡,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被问到“睡前1小时在做什么”的时候,结果显示:
54%在上网;18%在玩游戏;14%在看电视,只有不到9%是在忙工作的。
这样的调查结果,其实也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大部分的熬夜,其实只是个人的放纵,根本和努力无关。
以这样的生活状态,还被自己“发愤图强”的样子感动得一塌糊涂,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作家张佳玮曾突发奇想,抽出半天当样本,来了个掐表实验:自己每逢做什么,便掐表记录,计算时间。
最后,他的结论是:“我这半天的时间,真拿来看书的非常少,真拿来做正经事的更少。”
在这半天里,他刷网页,看微信,跟朋友聊天,打游戏,真正花在读书、写东西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没统计之前,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最后,他直言:
大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没给自己排时间表,只是时间都安排得零零碎碎,用在了其他所在,自己都尚未明白。
比如,咬紧牙关工作一小时,可能其中有半小时零散在了发呆、刷网页、聊天、喝水、摆弄手机、打开app又退出、上洗手间——诸如此类之上。
张佳玮是国内知名作家,出过数十本书,以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著称。
知乎上甚至有个提问:“为什么张佳玮懂那么多东西?”
这样的人,都发现自己并没有好好利用时间,试问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比他还要勤奋?
我们身边,总有不少这样的人,打开他们的朋友圈,只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努力的人。
在他们的朋友圈里,不是加班到12点时公司外的夜景,就是一叠要处理的单据,再不然就是本月要读的书单。
但在努力的假象背后,往往是这样的景象:
加班到12点,只是因为白天上班时只顾着刷微博、聊天,该做的正事没做完,只好加班来完成;
单据没有处理完,只是因为出错太多,全部要重新处理;
买回来的书,拍完照发到朋友圈后就翻了几页,然后就不知道扔到哪个角落积灰了。
也总是这一群人,遇到什么猝死的新闻,就会想到自己:“我这么努力,会不会有一天也会猝死?”
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眼里的努力,只是感动了他们自己。
廉价的感动,恰恰只是因为做得太少。
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说: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人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创伤,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摆脱这个创伤。
那么,要想抽离这种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做?
领英作者许威曾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如果你已经陷入某种既需要外界赞同又容易自我感动的状态,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4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努力?
2、你真的够努力了吗?
3、你明白努力和吃苦的区别吗?
4、你坚持了吗?
知名专栏作者菜刀少爷曾说:“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试问一下自己,你坚持了吗?你是否太急功近利了?你能日复一日地进行枯燥的积累吗?
许威就说:“成功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只做一件事,并坚持做一件事。”
老子言:“自是者不彰。”越是沉迷于标榜,越说明这个人胸中无物。真正厉害的人,都靠最后的结果说话。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夜暴富、早早成名的例子,仿佛才是大家最爱看的。
但没有多年积累来支撑的成功,终究是海市蜃楼,终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所以,努力的意义,永远不可能被抹杀。我们不能决定出身,不能决定环境,个人的努力,就成了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事情。
幸运的是,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就像曾国藩说的:“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当你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当你对努力已经习以为常,再也没必要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时,你一定会迎来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原标题: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担心猝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