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消息,从专家变成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病情已经好转。1月23日,还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的王广发通过电话接受澎湃新闻采访,就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疫情控制等话题对话。
王广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1月8日曾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前往武汉。回京不久后王广发被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还在隔离治疗。王广发在2003年非典期间曾作为北大医院SARS专家组组长,领导了北大医院SARS患者的救治,先后在北大医院和北京老年病院创建了SARS专用ICU,救治了众多极其危重的患者。
澎湃新闻:您住院之前作为专家组成员,有哪些建议是已经开始实施的吗?
王广发:肯定有,前几天北大医学部还专门开了会,写了一个东西,很多建议都在里面,但是我不好透露具体的细节。
澎湃新闻:作为患者,您现在病情好转,对于日渐增加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在治疗上有何建议?
王广发:治疗方案从最开始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到现在实际上是有一些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各地的专家掌握这个具体的治疗的方法,真要是感染了这个病就请教专家,医生按照规范进行看病、进行治疗。
澎湃新闻:您曾参与非典时期SARS病毒的防治,当时在给患者治疗用药中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次的疾病治疗中是否有更新和改进?
王广发:我觉得任何药都有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只是说像非典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检讨的是用药是否规范。也有一些经验需要总结,比如说当时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到底是要股骨头完整还是要命。
当时非典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对冠状病毒当时我们没有好办法,而现在对付新型冠状病毒有一些好的办法,有现成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临床疗效到底怎样?是不是非常安全?是不是能治愈所有的病人?那现在还需要更多证据。
澎湃新闻:您是按照目前的治疗方案进行的治疗吗?存在不良反应吗?
王广发:我自己是按照目前的治疗方案来用药治疗的,包括现在也有很多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对现在的药物也有一些不良反应,但不是很明显。
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大家看问题不要走极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要觉得一个药物能够包治百病,或者一个药一定人人有效,任何药物对一个疾病的有效率都不是100%,不良反应也不是100%没有。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目前所用药物的有效率、不良反应等都需要再观察。
澎湃新闻:您昨天发微博回忆了自己在武汉的轨迹和细节,高度怀疑病毒先进入结膜再到全身,所以您推测防护盲点是没有戴防护眼镜吗?那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需要加强对眼睛的防护吗?
王广发:我重点是要提给医务人员,像发热门诊就应该戴上护目镜再去看病人,这样能够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不是让普通人都去戴护目镜。
我得病后就在想我们医务人员在防护中还有哪些漏洞,就把它补上。我也听说有些地方护目镜脱销了,其实没必要。大家要理性一点,不用钻牛角尖。医用的护目镜是封闭的,有时候一喘气还容易起雾,普通人没必要一定用这个。
澎湃新闻:您曾参与非典时期SARS病毒的防治,冠状病毒的流行是否存在季节性?可否预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着季节变暖平息?
王广发:我认为不是季节的问题,关键的地区防控到位,能够把病人收治进去隔离起来,对隔离病人进行积极的治疗,武汉当地的疫情就会减轻,如果这个能做到应该没有问题。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目前武汉的“封城”举措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作用?
王广发:在我住院之前,作为专家我个人根据疫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政府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现在的情况就是需要这样的措施,武汉针对现在的疫情果断采取的措施还是应该的。武汉的人不出去,其他人不进去,大家就更安全了。
澎湃新闻:现在武汉病人激增,在当地医院接收病人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防控疫情扩散?
王广发:这个就考验当地政府了,短期内建一些简易医院一点不成问题的,北京非典时期建立的胸科医院临时病房、小汤山医院就是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澎湃新闻:您现在病情有好转,什么时候能够出院,目前这个疾病的治愈标准是什么?
王广发:之前卫健委是有一个标准的,体温正常3天,核酸检测连续监测两次,中间间隔一天都是阴性,如果都正常那就是没事了。我也着急想出院,但我得等检测阴性才行。
原标题:被查出肺炎的卫健委专家王广发:病情好转,建议医生戴护目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