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将至,虎年新春在即,“返乡过年”话题备受关注。国家卫健委表示,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节”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分类、分区考虑。北京也发布“两节”防疫政策:倡导广大市民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但防疫政策不搞“一刀切”,不进行“层层加码”。
新华社资料图
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是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基本策略。之所以立足“动态”、强化“精准”,为的就是防止“简单化”、避免“一刀切”,将防疫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畅通出行查验,到优化核酸检测;从精准锁定封控单元,到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防疫工作“见招拆招”、因时制宜,科学精神贯穿始终。不搞“一刀切”来源于既有的抗疫经验,也依托于成熟的应对策略,本身就是治理底气的体现。
保持自信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奥密克戎毒株正加速肆虐,很多国家疫情仍在高位流行,国内疫情形势虽总体平稳可控,但仍呈局部散发和规模性聚集并存特征。有专家直言,“当前是全球最为艰难的时刻,是人类与病毒对抗相持最为困难的时候”,稍有不慎,前期艰难取得的抗疫成果都将付之东流。“两节”临近的人员流动高峰,为疫情防控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在强调不“一刀切”的大前提下,有特殊防控需要的区域,处于疫情中高风险的区域,以及诸多口岸、边境等,应时调整、适时升级防控力度与应急方案,倡导“少流动、少聚集”“就地过节”,也是科学抗疫的客观所需,既实事求是,也势在必行。
没有防疫安全就没有城市安全,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北京作为首都,又是重要的入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量大且交互频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很大。更重要的是虎年春节与北京冬奥会叠加,无论是保障国家大事的政治责任,还是履行“双奥之城”的历史使命,哪个都是“千斤重担”,哪个也不容有半点差池。这就更要求北京在疫情防控上拿出最高标准、秉持最严要求,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把好每道关口、筑牢每条防线。对广大市民而言,“就地过节”是倡导,在积极响应倡导的选择中,同样蕴含着对“大家好小家才能好”的深切认同。
防疫大考仍在持续,如果说常态化抗疫,主要检验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关乎市民的安全感;那么“如何过年”,则更侧重于量度城市的民生温度、宜居程度,直接对应着市民的幸福感。一方面,对确有需要返乡的人群,做足服务预案,明确报备管理,以错峰出行、“点对点”运送等方式减少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对“就地过节”的人群,在生活物资供应、公共交通、商业、物流等方面未雨绸缪,妥善安排过节内容,尤其是照顾好高校学生、务工人员等特定群体……工作做实做细,措施具体有力,就能让回家过年的人一路安全,让“就地过节”的人留得安心。这是为民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治理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回溯抗疫历程,集体主义精神和众志成城一直是关键词。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社区工作者日夜在岗,广大民众自觉自律,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轻,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大家都很了不起。眼看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就要来了,为了最终胜利,仍需要我们再多坚持一段时间,再多付出一些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小心一点、谨慎一些,才能离安全更近一些,离胜利更近一些。
疫情复杂多变,考验信心与耐心,检验治理能力与城市温度。科学精准,守土尽责;寒冬过去,春暖花开。待抗疫赢得最终胜利,每个人都会收获更多美好。
(原标题 倡导“就地过节”与不“一刀切”都是讲科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