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张大奕也许是妇女节最最快乐的女人之一:其所供职、持股的如涵公司在3月7日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网红张大奕有多红?看这个数据就知道了:2018年双十一,28分钟,张大奕的网店销售额破亿。
每分钟超过350万元销售额的带货能力,眼馋不眼馋?羡慕不羡慕?嫉妒不嫉妒?
羡慕嫉妒恨当然不必了。
其实也不必探究一个网红是怎么炼成的,更不必探究一家网红公司怎么成长为一只新的独角兽的。
他们顺应潮流的变迁,刚好站在了浪尖。虽然运作是复杂的,但逻辑是简单的。
但张大奕们能让粉丝们将他们推向纳斯达克,另一个维度的风向却是值得思考的:我们一直心心念念的品牌,怎么就不如网红三言两语的“挑逗”更有效果?
拥有品牌,就拥有了知名度以及信任,商家敢干有损品牌的事情,必然付出惨重代价,因此,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品牌的左边是名,右边是信,消费者会因此“慕名而来”。
但是,在网红当道的今天,产品拥有品牌,却未必可以让自己行销天下,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那么高,如有网红带路,也未必不能瞬间爆发。
品牌这张一直镶嵌在商业底层逻辑中的“契约”,为何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偏离了我们一直认为不会偏离的轨道?
从产品角度看,当下的消费品,各行各业,基本都是充分竞争,你的品牌和他的品牌,都有名有信,那消费者买谁的?
单从品牌的角度说,消费者会陷入选择困难。
此刻,消费者需要一个新的理由帮助他们做出决定,这个新的理由,可以是姊妹伙口中的“手感好”、“造型乖”、“色泽靓”,也可以是兄弟伙口中的“爽”、“酷”等等。
产品在产品的角度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了,就是做到这一点,也未必能通过品牌将整个信息传递到消费者的感官中去。
这就需要一个代言的。传统的代言者,可以是明星,用他们的知名度叠加到产品的属性上,产生市场拉拽效应。
但这样的模式,在当下,效果正在减退。因为你有张三大明星代言,我也有李四大明星代言。而明星们的粉丝基础特征,是冲他本人去的,和他代言什么产品,并不产生直接关联,甚至李四和张三的粉丝,本身可能就是同一个人。代言竞争,很难清晰地筛选出特定消费者,产品的宣传还是停留在“名”这个层面。消费者最终还是会回到选择困难的初始起点。
当网红出现时,代言与明星就有了本质的不同。
网红的首要属性是生活状态的属性,由生活属性集聚在其身边的粉丝,本质上是筛选出了一帮人,这帮人的生活状态、对某些产品的喜好、口味等等都极其相似。那么,只要网红一喊:“我试了,这个可以”,这些粉丝其实不用脑袋去想都可以下单,此刻,他们“相信”人,超过了相信品牌。
在这种心态下,不知名的品牌会被他们带出爆款,知名的品牌可能会被带出超级爆款。因此,品牌在网红当道的情况下,只有靠边站。
这是趋势,是网红当道、粉丝经济天天向上的大趋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张大奕的网店可以在28分钟,卖出传统商家一辈子都不能卖出的产值来;这也是为什么张大奕这家网红公司有能力去敲纳斯达克的门。
话说回来,当张大奕和她所在公司赴美国上市之际,也对传统商业逻辑的守卫者们发出了警告:
你的产品,靠什么特点去打动人?
你的产品,在哪里去寻找精准用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