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这是獐子岛扇贝五年三死之后,人们对上市公司獐子岛提出的“期望”。
2014年,獐子岛扇贝死亡1.0版本是“冻死”;2017年獐子岛扇贝死亡2.0版本是“饿死”;2019年獐子岛扇贝死亡3.0版本已现,死因“待查”。
此前,獐子岛扇贝“冻死”、“饿死”的结论,人们当做笑话,原因在于基于不可控的自然原因,谁也无法去证实结论的真伪,也无法证实,獐子岛扇贝的死亡,是否是獐子岛财务“洗大澡”的手法。
一个无法证实真伪的结论,必然给刻意造假者留下空间去施展“才华”。那么獐子岛扇贝死亡3.0版本,该如何告知公众一个可以证实真伪的死因?
公布客观原因是一定的,不必赘述。
但是,客观原因必须与海域气象、环境等相吻合,且有据可查,万万不能再是“冷水团”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同时,在临近海域,其他养殖者是否具有同样情况,应该有对比数据和结论。
事实上,对獐子岛的真正质疑在于,是否真的在这些海域进行了播苗养殖,是否是通过让扇贝“死去活来”进行财务造假。基于此,本次对獐子岛扇贝死因的调查结论,不应该局限于扇贝本身,而是基于管理角度,深挖公司是否存在虚假记载,是否存在贪腐链条,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等。也就是说,对于扇贝养殖,应该从种苗开始,从技术到管理,明确地说明扇贝是来有影、去有踪、活有贝、死有壳的。
更深一个层次说,目前的獐子岛,基于证监部门对其2016年和2017年的调查,存在连续财务造假和虚假记载的劣迹,公司管理团队有多人被罚。这样的团队,已经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基础,基于重建公众对公司信任的角度,应该借此机会,认真回答关于深交所提出的是否是财务“洗大澡”这一问题。
因此,獐子岛扇贝3.0版本的死因,如果仅仅局限于客观,而无法从主观角度寻找到原因,无论从科学的原理来看是多么的无懈可击,也难以让公众信服,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最终只会沦为一出“扇贝死亡” 的狗血桥段,且是连续剧模式。
现在的獐子岛居民出门在外,是以“獐子岛”三个字为耻的,因此,不管是基于对当地居民还是獐子岛的投资者,监管部门都应该在这一次,找到扇贝之死的明确死因,不要让扇贝想死就死,想活就活。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