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时奔跑中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消息,让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前段时间,“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话题就曾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坦言,平时作息不规律,生怕看到体检结果有异常,增加心理负担。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6%的受访青年有过害怕看体检报告的经历。62.6%的受访青年表示平时压力大,怕体检查出问题,60.9%的受访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经给身体造成了损害。
大多数年轻人承认是归结于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常熬夜、不运动、爱重口味。
在被生活的鞭子抽打着往前跑的二十几岁,谁能轻易地去过健康体检、枸杞养生的理想生活呢?
身为一家上市金融企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刘毅就深有体会,下面的一批8090后员工的健康状况令他担忧:
这些80、90后员工工作都很拼命,为了创业绩,可以一两天不睡觉,吃东西也随随便便解决,就算有个头晕脑热的也基本硬扛。
像不像工作劳累的你 | 图源:SOOGIF
仗着自己年轻身体不会出事的想法,年轻人有意无意地“拒绝”着体检。
可现实的数据却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2018年的《北京健康白皮书》上显示,高血压、冠心病等以前的“老年慢性病”正快速蔓延到年轻人中,癌症也一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年轻人(20-39岁)癌症病发率增长了近80%。
2012年20-39岁成人常见癌症在全球分布的情况。|图:柳叶刀杂志
越长大越害怕体检结果,成为人生最大的危机
其实,仔细想想,在长大成年后的这么多年里,不同年龄段对于健康体检的感受,截然不同……
15岁时,没有人把健康体检当回事,学校里进行的体检更像是一场好不容易等来的消遣娱乐;
等到25岁,毕业体检、入职体检被大多数人抱着走程序的心态,没太在意地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可30岁后,身体状况遭遇了明显的断层。
曾经通宵一宿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而现在一过了12点还不睡,第二天就精神涣散。
工作时伸一下懒腰,身体的全身关节都能发出咯吱咯吱的弹响,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疼颈椎不适。
从年头开始,所有流感潮一次都没落下,病情反反复复拖延不愈,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接踵而来,盯着电脑办公时间一长,视力模糊不说,还有见光流泪的现象。
大部分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图:quanjing.com
面对身体的种种状况,当再一次面对体检时,不由自主地开始摇了摇头,“我这么年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用去医院,这么麻烦”、“体检价格太贵了,还是算了吧!”
何况对于有家庭的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左有车贷右有房贷,不是不能倒下,而是不敢倒下。
所以再累也必须撑着,比起发福、脱发和贫穷,收到体检报告单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恐惧。
似乎,“健康体检”变成了越长大越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不敢体检、不敢看体检结果,因为害怕它,成为你人生最大的危机。
相互宝与阿里健康发布针对90后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六成90后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为了“自救”,近半数90后加入相互宝或者购买了商业保险,但仍有18%的90后没有任何健康保障,处于“裸奔”状态。
《90后保障报告》显示,仅有35%的90后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但越是那么觉得,年轻人就越不敢正确面对。
国外靠体检多活25年 为何却被中国人忽视?
作为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健康体检被严重忽视,这并不是个例,据统计,中国的健康体检覆盖率仅为37%,不足美国的一半。
2011-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2005年茆振华医生对上海市1822名市民进行现场调查,有18.6%的市民认为定期健康体检没有必要,16.4%的市民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有47.8%的市民对定期健康体检持认同态度,但是真正定期参加健康检查的人并不多,有41%左右的人四年以上未参加过体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调查也显示,目前能够做到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人群中,仅14.9%是自费进行体检,7成以上的人参加健康体检得益于单位福利。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资源被用于治疗服务,从而忽视了可使疾病负担减少70%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
早在2008年,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就指出,我国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德国卫生部长曾说过:“一个世纪来,仅依靠体检这一项德国人就多活了25年。”那么,这个看起来很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的东西,为何却被中国人所忽视?是自信,太忙,还是恐慌?
中国与国内外健康体检渗透率对比。|图:中国产业信息
我们总说人生就像一场长途马拉松,却总有人在半途因为体力不支,而草草地结束了比赛,保重身体,跑到终点,才是最大的赢家。
上游新闻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新浪财经、39健康网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