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刻度消息,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一举一动备受资本市场瞩目。
日前,外媒透露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拟在中国香港市场IPO,融资规模为10亿美元,上市预估目标为100亿美元,且已聘请友邦保险集团前区域CEO蔡强为新任CFO首席财务官(CFO),负责此次赴港IPO事宜。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微医创立于2010年创立,原名为挂号网,初衷是通过在线手段解决挂号难的痛点,已进行了七轮融资,第七轮为Pre-IPO,融资完成之后估值高达55亿美元。
对外界传闻,微医公开表示:“未予置评”。
特殊时期,互联网医疗迎来需求井喷,爆发似乎已不可阻挡,然而互联网医疗行业依然面临痛点:商业模式难以盈利、医生互动度如何提升。
当前,互联网医疗拐点与痛点并存。
看病方式正被颠覆
“早就知道可以网络问医,不过从来未用过,现在感觉真香。”卢甸桦告诉锌刻度。
尽管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在2020年之前卢甸桦对互联网医疗并不感冒:“感冒咳嗽这种小病就在药房买点药吃了就好了,大病直接去三甲医院更放心。”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诞生超过10年,虽然备受推崇,但普及率并不高,据卫健委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从2009年的0.52%上升到2018年0.85%,提高不过0.33%。
而在知乎上,同意有不少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疑虑,譬如“微医这类APP的在线问诊真的都是医生本人解答的吗?”“微医软件上面的咨询平台,那些三甲医院里的名医咨询靠谱吗?”
当“黑天鹅”来袭之后,卢甸桦的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说实话,最初心里有点慌,大年初六那天无端咳嗽一两下就紧张的不得了,怀疑是不是生病了,又不敢去医院,只好在线求助医生。”
彼时,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抗“疫”专页,用户数量呈现倍数级增长:疫情期间,微医疫情专区在最高峰单日访问量翻10倍,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等。
好在最后是虚惊一场,就是暖气太足导致咽喉痒从而诱发了咳嗽,至此网上问诊、无接触购药正式走入卢甸桦的生活:“其实相等于多了一个‘家庭医生’,有问题可以随时问,再也不用慌了。”
与之对应的是,成千上万的医生也涌入互联网医疗平台。
西南某重镇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李秋告诉锌刻度,之前朋友邀请其注册在线问诊的账号,但平时工作,上线的次数不多,这段时间线下病人骤降,有大量时间上网帮助网友:“线上问答大家都很和气气的,工作状态也轻松多了,成就感爆棚。”
李秋表示,身边的医生同仁多数对在线问诊持欢迎的态度。
流量猛增之外,还获得政策青睐。2020年2月4日、2月7日、3月2日,连续收获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政策利好,譬如3月2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发文,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换而言之就是网上看病也可以医保报销了。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已站上风口:“全社会确确实实地第一次对互联网医疗真正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
于是,趁热打铁,微医迫不及待谋求上市。
巨头必争之地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赛道大玩家都渴望登录资本市场获得助力,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已经在资本市场拔得头筹,微医不得不加快追赶的步伐。
大树底下好乘凉,微医深谙此道。
2014年腾讯入股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支持,而微信提供了流量入口的支持,形成一站式服务,于是开启了高举高打、业务高速扩张之路。
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譬如管理制度跟不上、战略规划过于理想。有微医离职员工爆料,公司业务线繁杂,人员规模膨胀,然而管理水准并未及时跟上,为内部腐败提供了温床,而有媒体报道微医于2018年上线了廉政微医微信公众号,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至于战略规划,微医曾计划在2015年底建立起5000个专家团队,到2016年底签约100万基层医生,这个计划至今也未实现。
2019年廖杰远在一次演讲中坦承提到:“我们在原来业务摸索的过程中积累了虚胖,因为不确定哪个业务对,哪个业务不对,在摸索的过程中很难做绩效。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些业务其实是可以不需要的。”
“如果没有巨头站台、没有风投源源不断的支持,犯一次错就可能掉队了。”一名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
互联网医疗赛道,是巨头必争之地。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374笔,规模高达502亿元,融资规模排名前四的公司中有三家背靠互联网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企鹅杏仁分别对应京东、阿里和腾讯。
而赛道上知名玩家,背后都有巨头的影子,譬如腾讯投资了微医、丁香医生与好大夫,搜狗入股了春雨医生。
随着早期玩家逐步退出,赛道头部玩家凸显,个个都有背景,竞争进入了下半场,更为考验商业模式。
一名风投人士表示:“微医、好大夫等更为侧重互联网问诊,重点打造互联网医院;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侧重药品电商,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丁香园等更擅长医疗科普;平安好医生等擅长与医疗保险的融合。”
行业痛点难以回避
尽管商业模式各有不同,但都无法回避盈利难等痛点。
平安好医生2019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为50.65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33.38亿元,亏损为7.3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12亿元;阿里健康2019年中报显示,亏损额度从去年同期的9000万元,缩减91.5%至760万元。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互联网医疗亏损是普遍现象:预约线挂最受用户青睐,但这个业务不能收费,其实没有实质收益;在线问诊的费用、在线卖药虽然流水不错,但大头都要分出去,剩下的也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收取医疗企业服务费、卖保险有赚头,但营收占比不高。
现阶段砸钱培养用户习惯,未来能否换取长期盈利,仍有待观察。
而要培养用户习惯,医生互动度提升尤为关键,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近日透露,丁香园现有医生用户存量为200多万,但实际参与在线问诊的医生数量仅有1.5万多人:“比例不到1%”。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
在后疫情时代,之前涌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质医生如何保持热情,考验着平台的智慧与能力。
一个思路是依靠AI,春雨医生品牌负责人谭万能曾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将是改善医疗领域供给不足的重要方向。”
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共建医疗人工智能系统“ET 医疗大脑”,整合内部资源携手开拓市场,并于2018年启动面向医疗AI行业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首批12家医疗AI公司入驻;百度也押宝医疗AI,已发布AI眼底筛查一体机、智能分导诊、CDSS辅助诊断系统3款医疗AI产品;腾讯推出了医疗AI产品“腾讯觅影”,可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自动识别与预测;微医则在市、县这一级,推出“AI+专科专病诊疗”的方案。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医疗打开了通向春天的那扇大门,倘若解决了盈利难与优质医生稀缺这两大痛点,越过高山、走到繁花深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原标题:互联网医疗站上风口,两大痛点却难根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