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特斯拉正在发挥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鲇鱼效应”。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国本土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也迎来发展机遇。
目前,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多家汽车厂商都瞄准了30万元上下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市场。
线下店人气旺但购买决策慢
“‘五一’期间受到各地政府出台的刺激消费的措施,我们的线下店的人流已经骤升,回暖趋势明显。”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沈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人气反映到销量可能要到下半年,因为购车行为决策周期相对较长。“一些人可能要看半年才能决定购买哪款车型。我们相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会复苏的。”他说道,“新能源汽车今年全年的销量肯定会出现增长。”
今年“五一”期间,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降价,获得新能源补贴后的Model 3标准续航版的价格为27.155万元,约合3.85万美元。这一价格为特斯拉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提供了优势。
特斯拉股价在上周五因马斯克一句“股价太高”遭遇大幅下挫后,周一收盘又止不住大涨8.5%,目前股价超过760美元,过去一个月,特斯拉股价涨幅接近60%,近一年来股价上涨接近200%。
“在我国加入WTO的时候,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是巨大的,无论从技术、产品、营销或者供应链等多方面来看。”沈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是现在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和特斯拉相比,我们对中国车企的技术完全有信心。”
4月23日,财政部和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价格超过30万元的汽车不予补贴。
虽然补贴继续退坡,但是为了继续保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向消费者让利,填平补贴退坡对于其终端售价带来的影响。
根据工信部上个月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下滑60%,近10.5万辆,销量也大幅下滑56%至11.4万辆。而整体汽车销售大幅下滑42%至367.2万辆。
为了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整体汽车市场的份额,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王延芳表示,今年将新增充电桩7.8万个,据测算可以带动新能源市场消费超过200亿元。
惠誉评级公司副主任杨景预计,尽管今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销售仍会出现10%左右的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下滑情况不会太糟糕。
30万元车型受追捧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生产基本已经恢复,新品也正在推出中。以威马汽车为例,公司计划今年在中国的110个城市的门店数量由目前的120家提升到190家左右。公司还寄希望于潜在的政府采购订单。
特斯拉在中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蔚来汽车上个月也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长11.7%至3838辆,其中2月中旬到3月中旬的一个月里,交付量就占到近70%。蔚来汽车4月29日还宣称,已经与战略投资者达成了一项7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
4月27日,阿里巴巴投资的小鹏汽车也发布了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新款电动轿跑车P7,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今年6月开始交付,售价23万元至35万元。
售价在3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正在成为各家汽车厂商激烈竞争的价格区间。广汽蔚来上个月发布的首款电动车Hycan 007的预售价格也在26万起,预计5月中旬开始交付。
但这些厂商仍然面临特斯拉这个全球“劲敌”。汽车咨询机构Automobility创始人CEO罗威(Bill Russ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看起来非常拥挤,但是真正能够占据市场份额的现在只有特斯拉。30万元的价格帮助其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最终是为了占据市场份额。”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30万元的补贴门槛设置合理,有利于新能源车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实现与传统车价格体系并轨。
“未来随着特斯拉进一步增量,必然带动其他豪华车进一步在中国市场发展新能源车,形成豪华车的新能源大战。”崔东树表示。
来自行业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中国注册新车数量增加了12709辆,远超任何国内的竞争对手,2月份特斯拉中国新增注册数量仅2314辆。
贝恩公司合伙人曾伟民表示:“特斯拉拥有更强的国际品牌效应,它为行业的技术标准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接下来就要看谁能够更早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迈向大规模的生产过程中,特斯拉已经领先竞争对手。公司在上周的财报发布会中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复工情况好于预期,Model 3的周产能有望达到4000辆,到今年年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
根据国家新能源补贴新政,车企年销量需超过1万辆,才能及时拿到补贴,然而目前为止越过这一门槛的品牌寥寥无几。2019年,中国本土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企业中,仅有蔚来、威马和小鹏三家汽车厂商的交付量过万。
原标题:特斯拉发起新能源车“大战”,30万元区间竞争激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