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全面启动,总投资规模约578亿元,如此“大手笔”投资,钱从哪来?如何投?市财政局对此表示,资金是有保障的,不会出现“项目等钱”,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3亿元,市财政局将加快资金拨付,抢时间、赶进度。
钱从哪儿来?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引导市场参与项目建设
按规划,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计划实施188个项目(包),总投资约578亿元,今年将启动76个,总投资规模440亿元。
“整体提升,任务很重,保证建设资金是第一位,财政要当好‘开路先锋’,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整体提升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财政力量,建设好、装饰好重庆的‘客厅’和‘窗口’。”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封毅说。
据悉,这次整体提升的资金保障,有三条原则:一是在资本市场上找钱。把项目谋划好、搭配好、包装好,增强获取融资的能力。二是在现有盘子中挤钱。采取优化结构、盘活存量、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聚拢各路资金。三是市和区各自分担。既体现市级的担当示范,又调动区级积极性,市和区一起努力,共担支出责任,共建美好城市。
“整个项目,我们没有简单的用财政的钱来做,而是兼顾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切实发挥市场的作用。”封毅介绍,市里根据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空间、商业运营的潜力,对188个项目(包)进行了一一清分,分成了经营性、准经营性、公益性、准公益性四类,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保障,政府财政投入重点关注准公益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据了解,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市和区两级财政已经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统筹“三资”、整合相关预算资金、发行政府债券、新增财力安排等方式筹集到位。
资金怎么投?
政企携手 社会资本投资约占三分之二
整治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沿江岸线、改善长滨路交通出行、建设江北嘴江滩公园、拓展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在洪崖洞侧增设城市景观阳台、建立统一游览标识系统……
“整体提升系列项目,既有硬件改善,又有软件提升,可以这样讲,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就是在抓经济建设、抓产业发展、抓城市治理现代化、抓民生改善,是高瞻远瞩,影响深远的。”封毅说,投入的方式很重要,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要落实市场配置资源要求,政府不能一手包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店小二”投资和“引导式”投资,释放民间投资积极性。
从项目的投入来看,578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当中,政府直接主导的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占1/3,余下2/3、378亿元的资金,政府将引入市场主体:一种是招商引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税费优惠;一种是赋予特许经营许可等。
以公益性项目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为例,总投资23亿元,工程建设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比如经营性项目“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旅游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亿元,将由重庆十八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筹集社会资本,改造景观、新增配套服务设施,展现十八梯的传统文化新风貌。又如珊瑚公园停车场,也是经营性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计划由渝中区和市城投集团以未来停车费收入为来源,按市场化方式融资,新增配套停车设施。
据悉,为了让社会资本“敢投”“愿投”“能投”,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释放民间投资能力。市财政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凡是市场能调节、企业能提供的,实行PPP模式,增加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中的“戏份”,政府以合理的定价机制和科学的交易结构,让社会资本看得见、进得来、能盈利。
资金如何管?
严控风险 将建资金运行全程监管体系
走好资金筹集“最先一公里”的同时,还要畅通资金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为避免“项目喊渴资金却睡大觉”的现象出现,市财政将联合相关部门强化监督检查机制,让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市财政局要求,要严格落实“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平衡机制,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优先保障核心区整体提升项目,适当调整其它项目实施进度、适当延长其它项目推进年限,有保有压,分年逐步保障。项目实施主体要细化项目的“投、融、建、运”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协调推进。
项目业主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国民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思路,探索建立工程建设类项目咨询服务机制,强化建设成本管控,提高项目投资的有效性。
而在资金监管方面,将建立账户、资金下达、用款计划、资金支付等资金运行全程的监管体系,加强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坚决防止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滞拨、缓拨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旦查实,责任将落实到单位、追责到人头。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