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早年在美国上市、而后退市又在香港上市,中芯国际是众多海外投资人再熟悉不过的中国核心科技企业。7月16日,中芯国际(N中芯,688981)正式在科创板开始交易,而这一“熟面孔”的登陆会否吸引更多外资关注科创板?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自2019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周期触底,众多外资布局相关企业,而台积电和中芯国际(00981.HK)就是被外资集中持有的两大公司。然而,就才设立一周年的科创板而言,因高估值、流动性有待观察等,外资尚未大幅参与。随着7月科创板迎来解禁高峰,相关公司估值可能会出现调整,未来会否迎来更多青睐高成长企业的外资也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16日收盘,N中芯报82.92元,大涨201.97%,如以此股价计算总市值,则公司市值高达592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芯国际的对标企业台积电当前的股价折合人民币近70元,市值折合人民币近1.85万亿元。中芯国际的市值逼近台积电的30%。
外资参与有限、打新策略为主
多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合资基金、外资私募机构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的科创板策略仍以打新为主(QFII可参与打新,但互联互通机制下不可参与),主要因为外资的研究覆盖不足,外加部分高估值企业可能会被大多数的买方模型排除。例如,N中芯首日股价是港股的近3倍。2019年台积电实现营收357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同期中芯国际收入为31.16亿美元,净利润2.35亿美元。
“对外资来说,科创板还是存在估值问题,也存在流动性考量,盘子小的话外资公募比较难配置,”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外资对这部分公司的研究覆盖不足也是问题。如果有海外公司回归科创板上市,那么这个问题能部分解决。科创板未来若被纳入MSCI指数,确实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部分科创板股票,我们还是以获利了结为主。多数股票上市后的高涨幅在预期之中。公募基金打新也有成本,还需要有底仓。”某亚洲大型QFII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称,“还将继续参与打新,但经历了首日的大涨,需要观察估值回归到合理水平才会继续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将持续关注一些质地较好的公司。”
此外,对于QFII机构而言,投资的体验也是问题。“投资流程较长,每个公司都要写报告、做模型、入库,不入库就无法参与打新,相比之下国内机构效率更高,”他称,“如果一天发9只新股出来,那么外资机构最多来得及参与1-2只。”
不过,外资机构普遍高度关注科创板的运行,并不排除待时机合适时入局。科创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类企业向来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
台积电、中芯国际是外资“老标配”
之所以中芯国际登陆A股,令人联想会否加速外资入局,其原因也在于,一直以来只要提及芯片板块,台积电、中芯国际必然是亚太地区外资买方布局的“老标配”。
尽管在工艺上仍落后台积电,但中芯国际无疑是中国内地芯片制造企业的标杆。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APS )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王国辉对记者表示,“比起华虹半导体的资本支出(capex)不到3亿,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每年超20亿美元,且生产的芯片更高端,目前已成功实现14nm制成芯片量产,中芯国际可能在未来两年追赶竞争对手,明后年预计可以生产8nm芯片,但华虹生产的还是80nm-150nm(多运用于银行卡等)。”
中芯国际一直在全力追赶台积电。今年,中芯国际如同装了加速器,在主业上大幅缩小了与台积电的差距,在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更是一骑绝尘。从芯片制造工艺水平来说,台积电今年开始量产5nm产品,这是业界的最高水平。在7nm和10nm工艺领域,还有英特尔和三星电子这两家头部企业。这三家公司牢牢把持着这个领域全球最靠前的位置。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唯一量产14nm的晶圆代工企业,落后于台积电4年左右的时间。高盛近期预计,中芯国际2022年可升级到7nm工艺,2024年下半年升级到5nm工艺,2025年毛利率将提升到30%以上。
而尽管外资多数情况下直接参与打新,二级市场交易不多,但中芯国际是科创板首个引进大型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战略配售的项目。本次配售,认购金额最大的正是大基金二期,达35亿元,持股比例12.51%,为第二大股东。国际资本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和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分别认购了30亿、4亿元。GIC更是成为战略配售中认购额第二大的机构。GIC称,可以进一步支持中芯国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ADIA则表示,将以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现有投资组合为基础,长期持有中芯国际等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的股权。
科创板仍待加入互联互通和MSCI指数
未来,若要更多外资通过二级市场参与科创板投资,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和MSCI相关指数是必经的路径,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去年11月,MSCI回应第一财经,纳入的前提是互联互通机制的沪股通先将科创板纳入,之前科创板股票还不会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或MSCI新兴市场指数。
至于究竟何时才会纳入,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此前提及,外资直接参与科创板的通道目前只限于QFII、RQFII。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股票名单每年调整两次,调整生效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因此理论上,科创板要被纳入,最早要到今年12月。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外资对科创板的兴趣渐浓。上述QFII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机构在打新后继续持有部分优质股票的意愿在提升,“只要中国监管层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打击并重罚财务造假,在合适估值下,根本不愁外资不来。”
荷宝(Robeco)中国区首席投资官缪子美对记者称,尽管尚未参与科创板,“但科创板市盈率等指标高于创业板、纳斯达克,而营收、净利润增速以及研发投入指标也更高,其中涉及的众多行业一直是我们想投资或长期关注的,例如IT、医疗、工业、可选消费等。”
除了买方机构的参与,外资卖方也跑步入场。科创板运行近一年来,高盛高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及瑞银证券等券商参与了多个项目。其中瑞银证券是唯一一家参与科创板发行的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更是接连参与了包括中国通号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四个科创板项目。
原标题:“熟面孔”中芯国际上市,科创板会否吸引更多外资布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