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随着连续3年快速恢复之后,白酒上市公司的酒价和股价在今年双双创下新高,但市场对位于新高点的白酒行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特别是7月16日A股大跌之后。在分析人士看来,白酒的股价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确有偏离,在疫情推动下,白酒行业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期,但区别于2012年那一轮深度调整,本轮调整的主基调是洗牌,但结构性增长的格局并不会改变。
白酒行业再次站上高点
从2016年开始的白酒行业复苏在今年达到了高点,特别是在股价上,在贵州茅台(600519.SH)的带动下,白酒股从2020年3月底开始启动,一路气势如虹、连创新高。
其中,贵州茅台从949.02元的前期低点启动,到1787元的历史新高,涨幅高达88.3%;而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000568.SZ)等头部白酒企业的股价也都创出新高,五粮液股价从97.32元启动,到历史新高226元,涨幅超过132.2%;泸州老窖从64.88元启动,到131.2元的新高,上涨102.2%,而整个白酒板块都涨幅惊人。
另一方面,股价之外,经过多轮提价,各头部酒企业的核心产品价格也达到了历史高位,尽管今年白酒销售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一线名酒的产品价格依然保持涨势。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有着白酒风向标的53度飞天茅台500毫升的市场价格今年以来依然不断上涨,有贵州当地茅台经销商透露,在2020年端午节之前,53度飞天茅台的一批价上涨至2400元/瓶左右,端午节后酒价有所回落,但近期一批价再度冲高至2550元/瓶。在北京的部分连锁酒行中,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格已经超过2800元。
另有北京零售商称,目前2018年飞天茅台原箱的一批价已经到2800元~2900元/瓶,而茅台酒的价格水平已经超过了2012年上一轮调整之前。
五粮液的一批价格也同步水涨船高,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52度经典五粮液500毫升的批价一度跌回900元/瓶,但近期随着市场的逐步恢复,五粮液的批价目前在930元~940元/瓶。
而且从趋势上看,白酒企业还有进一步提价的意图。
就在今年7月初,泸州老窖方面对核心产品52度国窖1573的建议零售价从1099元/瓶上调至1399元/瓶,并在7月21日下发通知要求暂停接收1573订单及供应,进行新一轮控货挺价。7月份今世缘(603369.SH)也对旗下国缘部分产品的零售价和团购价均上调了10~15元/瓶。
在酒价与股价双高的同时,白酒企业也在加速扩产。
7月12日,五粮液公告称,将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2.68亿元,而这也是2017年10万吨技改项目之后,五粮液再次宣布扩产;今年3月,泸州老窖也宣布发债募资40亿元,大部分用于酿酒工厂技改项目二期工程,预计将新增基酒产能10万吨。
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如古井贡酒(000596.SZ)、郎酒、山西汾酒(600809.SH)、口子窖(603589.SH)等白酒上市公司都有公布技改或扩产的计划,特别是头部酒企,扩产规模较大。
市场担忧情绪在累积
随着白酒股股价和酒价双高,市场的担忧情绪也在积累,特别是在7月16日当天。
7月15日晚,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平台《学习小组》发表《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一文,文章质问:茅台酒凭什么成为官场腐败硬通货?文章指出,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腐的。
次日,贵州股价茅台大跌近8%,报收1614元,市值蒸发1739.9亿元,在茅台的带动下,白酒板块全面下跌,多股跌停,而在随后的一周中,白酒股也没有再维持此前的强势走势,稍有风吹草动,即率先下行,在上一个交易日(7月24日),白酒股再次集体大跌。
在酒业分析师蔡学飞看来,这也是一种市场恐慌情绪的释放,近期白酒股涨幅过快,市场本身存在恐慌情绪,而且部分A股上市酒企的股价与其实际经营情况已经严重背离。
从2016年开始,白酒上市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即连续提价带来的直接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的结构性增长。但到2019年,白酒股业绩增长已初显疲态,各家企业的营收增速都有不同程度放缓,市场提价的效果也明显衰退。特别是部分区域酒企,经过多轮提价后,其品牌力和市场基础,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进一步提价。
早在2018年底的一次论坛上,时任茅台董事长的李保芳曾公开表示,这一轮白酒行业增长的特点是市场的优势资源不断向头部市场集合,马太效应明显,但并非行业常态,大企业的基数已经很大,不可能无限期高速增长,这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而另一方面,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让国内白酒消费一度暂停,虽然目前市场正在恢复,但进程并没有股价体现的如此之乐观。
此前招商证券草根调研数据显示,端午期间,茅台动销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五粮液恢复了八至九成,而其他部分区域白酒品牌恢复了七至八成。
在销售终端部分,有国内连锁上市酒行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4~5月份时,公司的销售还只恢复了七至八成,而6月份的销售才刚刚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并略有增长。在走访中,多数酒商都把今年的增长寄托于中秋和春节市场之上。
此外,在白酒股股价波动的背后,还有一层来自对行业未来调整预期的担忧,这也是2012年白酒行业深度大调整的后遗症。
上一轮白酒行业的发展高峰是在2011年,当年白酒价格快速上涨,茅台市场价格一度突破2200元/瓶,但之后“塑化剂”等重大事件接连不断,让白酒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转入深度调整期,特别是在2012年中秋,由于市场需求萎缩,库存快速加大,渠道压货严重,最终经销商大量抛货,高端白酒价格崩盘,大量名酒产品价格腰斩。
上一次深度调整对于行业而言是一次“硬着陆”,因此当白酒再次站上高位,对于这种政策风向变化,反应也变得敏感。
疫情下白酒加速进入新调整期
在业内看来,处于高位的白酒行业确实又到了一个新的调整期的路口。
本月中国酒业协会(下称“中酒协”)公布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从2018年重新开始增长,而净利润近3年的增速则呈现爆发趋势,分别为同比增长16.1%、21.5%和13.7%。
中酒协理事长宋书玉看来,白酒产业从2016年开始触底反弹,经过3年的高速发展,即便没有疫情,2020年也应该是行业调整之年,行业不可能一直如此高速增长,而突发的疫情会给本轮产业调整增加幅度,白酒企业应该借机主动触底。
不过新一轮白酒行业的调整和2012年时的市场情况完全不同。
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2年与其说是调整,倒不如说是行业震荡,倒逼白酒企业不得不走出政商消费的舒适区,转而面向大众消费,而消费群体的转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白酒市场销售和生产计划间的相互影响较为“迟钝”,生产计划的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销售的变化。
在他看来,目前消费者群体转化已经完成,酒企主动触底也是一种增加经营柔性的做法,因为在疫情暴发之后,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渠道承压,白酒企业也可以考虑主动的放低营收或利润的增长目标,加快调整、消化库存,提升自身经营的健康度。
因为下一程白酒行业挤压式增长会更加激烈。
中酒协数据显示,近年三年白酒上市公司增长的背后,是残酷的行业淘汰赛,5年间规模以上企业从2551家减少至2021家,而生产总量从6224万千升减少至4898.6万千升,减少了25.6%。
“中国酒行业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未来不需要那么多白酒企业。”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而新一轮调整则是在中国白酒产能大幅下降,但产品价格升级明显的背景下,开始的新一轮行业内部整合。
而疫情则加速了中小企业淘汰的进程,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泸州老窖股东大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疫情5个月来,很多中小酒企位于死亡边缘,7~10月间则是很多中价位产品的“鬼门关”。
白酒专家肖竹青也认为,新一轮白酒行业调整中,结构性调整的大方向并不会发生改变,市场份额会加速向头部企业聚焦;另一方面,全国性白酒品牌的市场格局已定,而白酒上市公司中大多是省级龙头,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并购发生在其和区域酒企之间。
原标题:高端白酒酒价、股价双创新高 部分中小企业死亡边缘徘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