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消息,曾经手机银行APP带来的“指尖上的便捷”,如今却变成了“指尖上的负担”。
不少用户向记者反映,日益泛滥的手机银行APP出现了功能重复、体验不佳、同质化等问题。记者也发现,很多银行除了缩减网点之外,自去年以来,开始整合旗下APP产品功能,对移动客户端业务“缩减”。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记者表示,“银行整合手机APP,一方面是基于APP历史表现的衡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各类资源,提升运营效率”。
多家银行缩减APP数量
日前,邮储银行(5.410, 0.07, 1.31%)发布公告称,自11月17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自12月22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并关闭邮储生活APP下载入口。今年8月份,兴业银行(18.630, -0.42, -2.20%)曾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早在去年,光大银行(3.440, 0.00, 0.00%)已将直销银行APP“阳光银行”与手机银行APP合并。更早之前,工商银行(4.670, 0.00, 0.00%)也对其APP体系进行过梳理,终止运行多个总行级APP。
苏筱芮建议,未来银行可在客服、设计排版、功能设置等方面提升APP用户体验度。同时,要做好内容,做出差异性,通过交叉营销将流量变现,实现盈利;设置合理的用户等级体系和激励措施,以提升用户黏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APP开发泛滥的背后,是银行APP流量迅速增长后陷入瓶颈的状态。当银行APP的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再要求银行APP以之前的速度增长,已经不太现实了。
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作为国内零售银行的一家代表性机构,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增长已表现疲软。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招行旗下“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05亿户,环比下滑1.87个百分点。同比数据也不乐观,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APP的MAU较去年末仅增长0.2%,人均月登录次数从去年末的11.98次降至10.94次。招行“掌上生活”APP的MAU为4347万户,也较去年末减少256万户。
此外,金融APP监管治理也逐步趋严。10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官网通报称,有17款金融APP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案整改工作。通报显示,这17款客户端软件涉及8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5家银行,以及保险公司、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各1家。
需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
近年来,银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部分银行以场景化、生态化、数字化为方向,探索提供多场景、多行业、多渠道的线上金融服务。例如,部分银行先后发布手机银行私人银行专版、企业手机银行版。亦有不少银行针对不同细分客群推出老年版、乡村版、小微企业版、英文版等多种手机银行版本。但在创新过程中,银行APP的业务重叠、同质化等情况难以避免。
记者在多家应用软件商店中搜索后发现,多数头部银行旗下均有3个至4个APP,类型涵盖个人类、企业类、生活服务类、转账支付类、贷款类等多个细分领域。同一银行旗下的各APP之间细分边界并不明朗,很多业务有重叠,且各家银行APP同质化程度较高。
银行APP泛滥,也遭到不少用户吐槽。“针对银行不同业务,需要下载多款APP。”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忙,所以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但繁多的手机银行APP不仅严重占据手机空间,对其很多功能也不甚了解,使用率较低。
与王先生有类似感受的用户不在少数。“除了银行官方APP外,银行还针对购物、生活、信用卡等方面推出好几个APP。”市民张阿姨向记者抱怨道,“虽然APP下载了不少,但有很多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银行调整线上服务渠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迫于流量见顶的压力,非接触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对手机银行APP的持续增长能力和用户留存带来挑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表示,银行要做好现有APP的用户体验,可尝试两种方式。一是从线下渠道向线上导流,需要赋予线下网点银行职员一定的激励,培养职员树立流量意识和互联网思维;二是增加APP外延,增加社交功能和电商功能,推出更多内容,或跨界自媒体等。银行APP可通过嵌入式金融,依靠互联网巨头进行用户拓展,增强粘性,或通过线下场景金融,实现拓客、获客、黏客的目的。
原标题:多家银行APP精简瘦身 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生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