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发来商业广告短信,用户可以退订,但退订时需支付0.1元的退订费,你觉得这个规定合理吗?
有人觉得不合理,因为这0.1元,用户和商家还闹上了法庭。
1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了这则消息称,日前,某生鲜电商平台更改用户协议,新增了一条:退订费由用户自行承担,
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用户胜诉,判令平台方赔偿用户短信资费损失0.1元。
这是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较真的用户虽然胜诉,但付出与获得明显不对等。
诚然,手机发送信息,确实有利于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商家促销等资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中,泛滥的广告资讯推广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商家推广商品资讯,本身有其商业营销的考量,其背后,必然存在相应商业收益,这点毋庸置疑。
商家提供服务,用户有权拒绝接受服务。但如果用户拒绝服务后,还需要支付所谓的短信资费,我们想问:究竟是谁给了商家蛮横、不讲理的底气?
诚然,这事放在现实生活中,让人觉得有些较真,不就是一毛钱的事儿吗?在现实生活中,一毛钱能买什么东西?
确实,对个人而言,一毛钱真算不了事。但若细想,商家背后,可是有着海量人群在使用。
将一毛钱与百万、甚至千万人挂钩,所产生的资费便是天价。而这仅仅是退订费用。若继续使用,还会产生广告效益。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更大收益只会便宜了商家,苦了用户。
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如新闻中的手机用户一样,会选择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毕竟,漫长的诉讼准备及出庭所耗费的精力都存在成本,即使胜诉,得到的无非仅仅一毛钱的权益保障。
虽然从情理上讲,用户选择诉讼,维护了社会正义,但实际操作中,付出与收益明显不对等。或许商家正是看到了这其中的不对等,才如此堂而皇之地将“霸王条款”凌驾于用户至上,用自己的蛮横,破坏着社会的公序良俗。
因此,不能指望每个个体通过法律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商家的霸凌。对于这种商家支付小成本、损坏大规模人群的判例,公权力也应该在此类判例发生后,起到相应监督、管理责任,对平台协议里的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条款”,督促其删改、纠错,及时阻止侵权行为。
在此,奉劝那些商家请洁身自好,别用自己的“霸王条款”,丢了商家最基本的良知。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