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操盘必读 > 正文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成长仍处在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02-14 08:00:54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过去一周,A股走势分化。上证指数实现虎年“开门红”,连涨4天后周五最高冲至3500.15点,全周涨3%。创业板指高开低走,周一最高冲至2987点,其后回落,周三略有反弹,周五最低跌至2742点,全周跌5.59%。两市日均成交9132亿元,较节前增加646亿元。

本周A股及后市将如何运行,十大券商策略观点来了。

1、中信证券:当前市场关注的四大焦点问题

我们在2022年年度策略报告《蓝筹归来》中提出,蓝筹是贯穿全年的风格主线,春节后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行情已启动,本期聚焦就市场当前关注的四大焦点问题展开分析,给出判断。

焦点一,稳增长主线的持续性如何?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基建先行,地产后至,多项政策产生合力后,国内GDP三季度同比将恢复至5.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这将支撑稳增长主线的季度级别行情。

焦点二,成长赛道何时迎来系统性修复?我们认为,当前市场风格正处于由成长向价值的转换的过程中,并将持续至少一个季度;二季度成长赛道在三大条件齐备后,有望迎来系统性修复。

焦点三,全球货币收紧对A股影响如何?我们认为,上半年中美货币政策的阶段性错位下,外围货币收紧对A股影响主要在情绪层面,实际影响有限。

焦点四,当前时点如何把握市场机会?我们建议,全年坚守蓝筹风格,当前则紧扣稳增长政策催化的价值蓝筹主线,继续坚定围绕“两个低位”积极布局。

2、国君策略:待阳春三月

▶ 大势研判:待阳春三月。本周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02%重回3450点。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在消化负面因素的过程中仍以弱势整理为主,但不必悲观,进入3月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

 结构配置:沿低估值与价值风格发力。

当前在投资者面前重新出现了两条路,一方面赛道型公司在经历了持续调整后性价比逐步抬升,另一方面稳增长预期升温下,消费与基建等低估值方向的配置价值抬升。围绕DDM来看,当前分母端流动性预期中期拐点已现,这使得估值端不具备全面抬升的基础,我们很难再去赚取分母端带来的超额收益。下一阶段市场的超额收益将核心来源于分子端的边际变化, 此刻更应聚焦前期盈利受损、具备估值修复动力的方向。而基本面的正反馈机制将进一步决定估值修复的斜率,尤其重视盈利反转或边际改善的方向。当前以消费与基建链为核心的低估值板块具备上述优势,往后看市场仍将水往低处流,加速向低估值风格切换。此外价值成长维度,当前市场偏低风险偏好、经济环境高不确定性之下,价值仍将阶段占优,而成长尤其是赛道型公司的机会还需要等待风险偏好的回暖。

3、中金 | A股:政策加力,主线“稳增长”

我们认为当前成长股调整幅度可能已较大,但短期正面催化剂缺乏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调整可能需要时间,中国稳增长还在继续发力,市场关注点可能会继续在“稳增长”相关领域;另外,海外市场也在反应全球货币收紧的影响,制约全球高估值成长板块表现。

行业配置建议:稳增长”风格可能持续,制造成长静待转机

1)政策边际变化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券商金融等;

2)2021年已经有所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等;

3)疫情积极进展背景下,航空机场、餐饮旅游、线下娱乐等板块可能受到阶段性关注;

4)去年涨幅大的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已经有所调整,但可能还未到全面介入时机。

4、天风策略:5次社融大幅放量前后,指数和风格如何表现?

统计近10年来,在信用相对底部位置,出现信用(社融/信贷)单月脉冲的情形,并分析金融数据公布日(一般为次月10-15日)前后一段时间内市场的表现。

根据12年6月、14年6月、16年1月、19年1月、20年3月,这5次明显的单月信用脉冲前后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规律:

(1)信贷脉冲前30个交易日,市场整体下跌,稳增长方向表现更好,低估值相对抗跌。

(2)信贷脉冲后60个交易日,市场整体上涨,一般中小盘成长占优或者风格相对均衡。

(3)短期风格变化的具体细节:先金融/周期/价值,再成长。数据公布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往往表现为金融、周期、价值占优(多数情况为延续此前的风格走势);拐点大概出现在数据公布日之后的10个交易日左右,此后,成长风格将会反弹(12年、14年、16年)甚至趋势性占优(19年、20年)。

(4)更中长期的风格研判:再看未来半年到一年以上的风格趋势,主要取决于有没有更多高景气的新兴产业出现,即成长和价值的相对业绩趋势。其中,只有16年棚改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推动的蓝筹板块业绩持续占优,最终使得中长期的市场风格出现了低估值价值蓝筹的占优。

5、海通策略:震荡市的微观基础和结构机会

核心结论:①21年来沪深300中权重大的行业涨跌已经不同步,此消彼长,故指数震荡。②股权投资大时代背景下配置型资金入市,预计22年A股资金供求平衡,支撑震荡市。③稳增长型春季行情不会缺席,结构上先价值后成长,如低估的金融地产,以及新基建的新能源和数字经济。

6、招商策略:新增社融增速转正与A股转机

开年以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以及A股自身筹码结构恶化,导致A股调整。

1月国内新增社融总量超预期,新增社融增速已实现转正。历史上新增社融在增速转正后的当月或者1个季度内A股见到大底,时滞的差异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货币政策内松外紧的背离阶段,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压力,直到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中美利差企稳并重回扩大后,A股才会见底并重回上行。

当前美国通胀连续超预期导致3月加息50bp的预期强化,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中美利差已经收窄至80bp,人民币贬值及资本流出的担忧压制A股风险偏好。我们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之后,市场将会进一步观察美联储是否会有更加鹰派的动作,如果届时出现边际缓和,美债收益率下行,中美利差重新扩大,A股有可能重回上行周期。展望全年,我们维持 A股前稳后升、形态类似“√”的观点,全年可重点考虑“低估值+”和洼地策略。稳增长方向除了传统领域的估值修复行情,还应重点布局新基建(新能源基建、数字基建)中低估值的板块。

7、西南策略:天量社融下,A股困境反转的三条主线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1月份的信贷和社融数据都创下历史新高,且显著高于wind一致预期。

投资策略:当前A股确实处于“困境”当中,“大水之下”也需要调低预期。但这是否就意味着A股就没有机会呢?我们认为不是的。当前,至少有三个领域具备在A股绝地突击的机会。

其一,是疫情受损板块的“困境反转”。主要包括商贸旅游等领域。

其二,是“稳增长”相关板块的困境反转。主要是建筑、建材、原材料、房地产等板块。这些板块胜在估值低,机构对此预期低,配置比重也较低。但随着稳增长的政策出台后,市场对其预期逐渐增加。

其三,是业绩预告当中业绩增长稳健,估值相对较低的板块。相比之下,这个方向比较分散,更加侧重于自下而上选股。

8、信达策略:为何股市越稳越弱

上周公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均超市场一致预期,这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推进的又一有力证据。但是为何股市越稳越弱?我们认为,由于稳增长的初期,企业的当期利润一般都不太好,所以估值特别重要。相比历史上的稳增长,这一次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PB更高,当下PB为2.7倍,2008年底、2014年中、2018年Q4,A股整体均跌破了2倍PB,整体估值没有达到极值,股市就很难摆脱盈利的影响。战略上,2022年将会是压缩版的2018-2019,上半年类似2018,下半年类似2019。春节后出现的反弹是战术性反弹,主要催化剂是“稳增长政策推进+业绩空窗期+超跌反弹”,乐观情形下,反弹能持续到两会。

9、中银策略:成长仍处在黎明前黑暗的阶段

1)市场进入避险模式,重视低估值,忽略高增长。当前A股市场的走势,符合我们22年度策略中U型的判断,海外滞胀紧缩是主要波动源。近期成长跑输价值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胀超预期带来的紧缩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破“2”,市场被迫进入避险防御模式,更加注重低估值的安全边际,而选择忽视业绩高增长。以“宁组合”为代表静态相对高估值成长承压;相对的,金融、航空等板块走好。

2)价值苟且与被动切换。1月信贷高增对A股估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历史归纳看,逆周期价值板块超额收益比较明确;但价值的相对强势不是来自于业绩的相对优势,更多来自于政策套利以及市场对估值的挤压。考虑到去年12月以来低估值板块的涨幅已修复到反弹幅度的历史均值附近,当前时点做风格切换的风险收益对等。换言之,价值的优势是成长劣势衬托的,市场做切换是被动应对收益裂口的加大,而非从业绩趋势上看好该板块。

3)大宗冲顶与成长烦恼。成长的烦恼来自于大宗价格的冲顶,通胀预期难降。无论是工业品,还是能化,当前大宗价格强势更多来自短期供给层面的收缩,价格上远期贴水的形态比较明显。而仅靠供给因素支撑的大宗价格难以持续。往前看,近期全球供应链已经出现改善的迹象,伴随着需求端周期性回落,供求平衡乃至逆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大宗顶部确认,通胀预期拐点,紧缩对成长估值的挤压也将进入尾声。从历史上看,任何宏观层面的波动对于高增长板块的压力都会形成有效的买点。

4)总体上,市场焦虑蔓延,投资者坚守成长的压力增加。挤压成长估值的外围因素还没有解除,短期内价值和成长收益裂口还会加大,成长仍处在黎明前黑暗的阶段。投资者应考虑资金属性和约束作出理性的判断。对于着眼长期,约束较轻的投资者在业绩趋势不变的前提下,成长科技的左侧布局越发凸显;对于追求相对收益的投资者,降低仓位和切换都是权宜之计,一旦后续情绪转好,科技突围仍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10、粤开策略:春季躁动仍有可为,继续把握稳增长主线行情

1)从宏观输入变量来看,现阶段处于流动性的宽松阶段无疑,降准降息宽信用三部曲逐一兑现,且根据最新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表述更加积极,宽松预期有望延续,我们从“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充足发力”、“靠前发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等表述可见端倪。

2)从策略映射函数来说,流动性的微观结构并未恶化,只是近期机构对持仓进行了调仓换股,从去年的成长股切换至权重低估值板块,流动性分布的改变导致了市场走弱的错觉,实际上A股2月总市值较1月有所回升。对于后市当下不宜再悲观,春季躁动仍有可为。

3)从全年的角度来看,借鉴历史经验来看(2022年与2012年),在市场信心较为脆弱的阶段,市场趋势的反转要在基本面改善初见端倪后体现,宽货币并不能直接扭转市场走势,但阶段性反弹与行情仍有机会,正如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预期的,今年预计呈斜率放缓的“N”字走势:一季度春季躁动可期(反弹),但下半年的机会更好(反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