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四台空调,一个月电费才 86 块!诀窍是……

07-14 18:50/铜梁区新闻中心

安徽的毛大伯 69 岁,住着上世纪 90 年代老房子,三室一厅,装了4个空调。上个月好几天高温天气,但他家电费都不到 100 块 ……

毛大伯知道要来采访,特意开了中间卧室的空调,一进门,他就迫不及待拿遥控器给记者看上面的温度和模式。

" 我打空调和别人不一样,26 ℃,除湿模式,不是制冷模式哦,你看隔 5-10 分钟空调会待机的。之前外孙不在,我和老伴就睡在这个比较小的卧室里,她睡床,我打地铺睡,只能分两个床睡,只开一个空调,房间小,也省电,上个月那么热,家里电费才 86 块。" 毛大伯骄傲地说。

为什么空调要开 26 ℃,除湿模式?

毛大伯笑眯眯地说,有两个优点,省电自然不用说,另一个是夏天人的湿热较重,温度低容易腹泻和热伤风。

其实夏天,只要把空调模式从 " 制冷 " 调成 " 除湿 ",就可以不花很多电费,又让房子如冰箱般凉爽。专家表示,室内外的温差在 5-6 ℃之间为佳。若差距过大,则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偌大负担。因此 " 除湿 " 模式相对于 " 冷气模式 ",要健康许多。

怎样开空调更省电

1、短暂外出别关空调

错误做法:为省电,大多数人出去时会关掉空调,回家后重启。

理由:过于频繁的操作会对空调压缩机造成伤害,启动时高额电压会更耗电。

2、空调度数不是越低越好

错误做法:把空调度数调得越低越好。

理由:气温不是人体感知冷热的唯一条件,湿度、气流、辐射都会改变体感温度,一味降低空调度数,并不能完全感到舒爽。若要有效降低体感温度,建议把冷气风量调强,让肌肤感受到冷风。

3、自动模式更省电

错误做法:忽视自动模式。

理由:自动模式会依照房间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风量及风向,等房间凉爽之后,会一边控制耗电量,保持设定温度。

4、出风口对制冷效果影响大

错误做法:空调出风口一直对着人吹。

理由:空气温度变低后,冷气流容易往下走, 制冷时应该把出风口向上,这样的制冷效果好。冬天时,热气都是往上走,制热时可把出风口向下。

5、配合电扇、遮阳帘使用

错误做法:都用空调了,还要啥电扇?

理由:电扇的吹动力能使室内冷空气加速循环,冷气分布均匀,不需降低设定温度就达到较佳的冷气效果,既有舒适感,也能节电。如果同时采用窗帘等遮阳,可减少阳光辐射带来的室温影响。

6、使用睡眠功能

错误做法:空调开一晚上。

理由:在睡眠时,使用空调的睡眠功能,在人们入睡到一定时间后,空调器会自动调高室内温度,起到节电效果。

7、定期清扫过滤网

错误做法:长时间不清扫过滤网。

理由:空调面板上的过滤网应半月左右清扫一次。若积尘太多,把它放在不超过 45 ℃的温水中清洗干净。清洗过滤网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对人的健康也有利。

学习了这么多小技巧,在炎热的夏天,又凉爽又省电的吹空调是最舒服不过了。但是一味贪图凉快、长时间使用空调,无论是在家中,还是车里,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新闻

1、近日,江苏扬州一位张先生,在车里睡觉时一直开着空调,谁知被人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这是因为车内汽油燃烧不完全,产生了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最终引起的中毒。

2、去年,安徽合肥一男子被发现死于车库内的私家车里。而事发时,该车四门紧闭,发动机未熄火,车载空调开了一夜。 这起事件已排除他杀可能,开空调睡车上,门窗紧闭无法通风,最终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3、去年夏天,一名篮球记者凌晨在北京的家中不幸离世。据警方初步调查,他是由于客厅空调内机自燃,释放大量有害气体而窒息身亡的。

如何正确使用空调

1、大汗后勿贪凉,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夏天大汗后贪凉,使用空调、风扇不当,温度突然变化,对面部神经造成刺激,引发神经管功能性障碍,症状包括一侧面部僵板、麻木流涎、口眼歪斜。

建议不可贪凉,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26 ℃最适宜。此外,出汗、醉酒、洗头后也不宜立即吹空调。

2、每隔 3 小时开会儿窗,保护呼吸道

开空调会使室内空气变干,并且由于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容易让人鼻塞、喉咙干、打喷嚏等。因此,应注意时常换气,建议 3 小时左右开一次窗。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下的人,为预防皮肤干燥、喉咙干痒,应多喝水、菊花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

3、不宜通宵开空调,避免直吹身体

空调长时间使用会让压缩机负荷增大,可能更容易烧毁外机,引发自燃事故。不要直吹身体,以免引发空调病。

4、防范空调等电器自燃

如果空调存在 " 超长服役 "、电容器受潮、长时间开机、制热时突然停机、断电后瞬间通电等情况,有自燃的可能。

防范空调自燃,安装时要注意避开可燃物体,电源线应予以保护,使用前配备空调专用插座、检查保养,使用时不要短时间内连续切断、接通空调电源,使用后要定时做好保养和清洗。(据AHTV第一时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