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绿化成效显,青山绿水入画来。
乡村披上美丽“绿衣裳”
退耕还林山披绿,枇杷基地迎丰收。
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造就锦绣田园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谭林丽 通讯员 范声英 文/图)城市中,推窗见绿、行路见荫;农村里,修竹叠翠,花木扶疏;高山处,林海莽莽,芳草菲菲……俯瞰万州大地,每一帧都是如画美景。
近年来,万州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积极探索“林业 ”发展途径,厚植绿色生态底色,释放生态绿色福利,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着力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奋力谱写了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如今的万州,植被规模持续增长,森林质量逐步提升,保土固土、涵养水源、稳定库岸等生态功能成效显著,长江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已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地“穿”上绿衣裳
山地间、社区旁、学校里……3月的万州大地,随处可见人们植树添绿的忙碌身影。
为荒山披绿装,为大地织锦绣。自启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区已有23万余人次积极投身到植树添绿的行动中来,大伙儿挥锹铲土、挖坑固苗,干劲十足,截至目前已栽种了黄桃、柑橘、中山杉等各类苗木117万株,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万州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仅扩大了森林面积,还营造了良好的植绿护绿氛围,提高了全社会造林绿化的参与度。”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万州区共组织180万人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总株数900万株,每年义务植树尽责率已达90%以上。今年,万州区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80万株,计划参与人次达35万。同时,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
热火朝天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只是万州区国土增绿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万州区以提高森林数量为重点,提升森林质量为中心,先后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库区消落带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重点突出长江及重要支流两岸山体绿化和生态修复,累计实施营造林94万亩,其中长江生态屏障区实施32万亩。
此外,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开展了农村“四旁”植树、交通干线和重点区域绿化活动,在水系周边种植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在房前屋后和村镇旁种植“风景树”“传家树”“摇钱树”,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截至目前,全区林地面积已达302.6万亩,森林面积达27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920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达到20.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实现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如今的万州,已基本消灭了荒山,实现了应绿尽绿的目标!”区林业局负责人自豪地表示。
今年,万州区将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未成林培育、森林抚育等营造林8万亩。同时,推进长江生态屏障建设,实施长江库区消落区治理工程1192亩。计划到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6%。
生态美景入画来
春天万木吐绿,夏天枝繁叶茂,秋季层林浸染,冬季银装素裹……在乌龙池森林公园,一年四季皆是如画美景。
“公园总面积35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在这里,马尾松、杉木、桂花、枫香、麻柳、楠竹等可谓应有尽有,山茶花、杜鹃、救军粮、木姜子、山楂等也随着四季更迭纷纷‘露面’。”提及已经看管了13年的山林,乌龙池管护站站长程勇如数家珍。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的动物在此“安家”。野猫、松鼠、锦鸡、乌鸦、包谷雀……或可爱、或灵动、或呆萌,一不小心便能与林中人来一次“偶遇”,让人惊喜不已。
风景不只这边独好。据悉,万州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七曜山脉、龙驹山脉、方斗山脉、铁峰山脉、善字山脉及长江两岸。共有7个自然保护地,除了乌龙池森林公园,铁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王二包市级自然保护区、潭獐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歇凤山市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市级风景名胜区、青龙瀑布市级风景名胜区亦是风光无限。
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背后,离不开全区林业人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多年来,万州区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以林长制为抓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林地管护,狠抓森林火灾预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功能得到持续改善。
以“林”为界,实行行政区域管理和权属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区—镇乡街道和国有林场、村(社区)和林区管护站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全区共设置区级林长4名、二级林长196名、三级林长1110名,落实1844名网格护林员,对全域森林进行全覆盖、无缝隙式管护。
同时,实行严格的林地和林木管理,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巩固天然林185.4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林地、湿地、森林红线得到有效保护,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变好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得以重现。目前,万州区已发现有野生植物3824种、野生动物2423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81种,珍稀动物47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了荒山富了民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前不久,分水镇石碾村悦君山李花盛开,漫山遍野如白雪覆盖,蔚为壮观。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赏花观景、休闲娱乐……好不惬意。
春日李花争艳美不胜收,红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让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每年6月至9月,累累的硕果便压满了枝头,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该村村支书舒权辉由衷感叹:“小小李子树,既染绿了荒山,又鼓起了村民的荷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据了解,自2002年起,石碾村依托退耕还林后扶政策,发展高山晚熟李,到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李子村”。“现在,我们村里开了近20户农家乐。全村1284户人家,李子种植户就有700多户,其中大户有30个。李子年销售额达到一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提及眼下村民的幸福生活,舒权辉笑容满面。
近年来,万州区坚持厚植生态土壤,培育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带动,实现了增绿与增收有机结合。深入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坚持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经济林占比60%以上,“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林产品深加工,培育和支持林业大户、林业龙头企业,壮大林业生态经济,带动林农增收。逐步形成了以“公司 农户 基地”、种养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并以林业建设为依托,探索“林业 ”发展路径,推进林城融合、林旅融合、林农融合,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最大程度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据悉,在“十三五”期间,万州区已累计发展橙类、柠檬、李子、木姜子、油桐、核桃、油茶等林业特色经济林19万亩,培育第一产业林业大户540户,第二产业林业加工企业200余家,第三产业森林旅游业等18个,全口径林业总产值累计达155亿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新时代,新起点。下一步,区林业局将把握林业改革新发展新机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以特色经果林、木本油料、干果类为重点,新建、改建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同时,依托现有森林资源,分层次建立“森林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小镇 森林人家”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抓好森林康养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十四五”末,初步建成5个森林康养基地、4个森林小镇、30个森林康养人家,建设和改造5.5万亩康养林,建设不低于97千米森林康养步道,年服务人数可达到73万人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