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镇:夯实基础 产业惠民

09-27 11:33/忠州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任家镇依托资源优势,夯实基础,发展并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民生改善。

蔬菜产业年产值7000万元

任家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始于2009年。

之前,任家村、中河村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土地处于荒芜状态。每遇大雨,部分河堤便会被冲毁,河水灌入田地,导致农作物减产。任家镇党委、政府借助国土整治项目近1000万元资金,新建6座便民桥、25公里人行便道,有效解决了洪水损毁农作物的“老大难”问题。

基础设施改善后,任家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地理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决定在这两个村发展蔬菜产业。

“蔬菜产业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蔬菜种植面积7000余亩,用‘县城居民的菜篮子’来形容任家镇一点也不为过。”任家镇党委书记成杰介绍,任家镇蔬菜基地现种植有西红杮、茄子、糯玉米、水果番茄、黄花等21个品种的蔬菜,涉及中河村、任家村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600余名社员。蔬菜基地年产各类蔬菜8000余吨,年产值达7000万元。

任家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沿山打造“药材园”、沿路打造“蔬菜园”、沿江打造“花果园”,以“十龙湖”为核心打造乡村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努力建成“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任家。

今年,任家镇以蔬菜产业为引领,发展花椒3000余亩,发展红心柚、猕猴桃、青脆李共2000亩,发展柑橘1.3万亩。在巩固红豆杉、黄桅子和金银花种植的基础上,该镇以“农户 专业合作社 企业”合作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500亩。

群众居有好房

走进任家镇,随处可见一处处漂亮的居民点。

在铁山村陈氏岩居民点,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典雅别致。陈氏岩居民点的建筑外墙为浅蓝色,镶暗红色边,加之依山而建,被村民称为“联排别墅”。

在陈氏岩居民点不远处,二组村民关雁先在田里忙着收割水稻。

关雁先今年72岁,一家6口人以前一直居住在两间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因房屋年久失修,一遇下雨,到处漏雨。这种居住环境,成为关雁先心里多年的痛。

“你看嘛,这就是我家的房子,有106平方米。”关雁先高兴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房。

陈氏岩居民点于2013年动工修建,2014年下半年完工。关雁先等村民在当年底分到了新房。

上个世纪末,任家镇不少村民还居住在高山上。受地理环境限制,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发展产业受到制约。一些村民居住在地质滑坡点或危旧房里,时常担惊受怕。住上新房是许多群众的愿望。

2002年以来,结合地质滑坡搬迁、库区蓄水影响搬迁、巴渝新居建设等相关工作的实施,任家镇大力实施各类居民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全镇8个村3098人的搬迁任务,圆了群众的安居梦, 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目标。

基本医疗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现在,我们的医疗条件大大改观,感冒之类的病在村卫生室开点药能解决,稍严重一点的病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就行。村民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任家镇中河村村民刘成俊高兴地说。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任家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2.5万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992年,任家镇政府出资,在任家镇卫生院现址新建一栋600平方米的业务大楼,病人就医环境得到改善。

2008年,任家镇卫生院投入200万元,在忠丰公路旁新建一栋1000平方米的业务大楼,方便了群众就医。

2014年,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口支援,任家镇卫生院新建了一栋1500平方米的综合业务大楼。

2015年,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为任家镇卫生院捐赠价值404万元的医疗设备,让任家镇卫生院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5年底,任家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2016年被原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近年来,任家镇卫生院逐渐成为县、市基层卫生院的样板。

2017年底,中河村家庭医生团队被原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40年,正是任家镇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40年。任家镇卫生院从一个只有7个人组成、业务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联合诊所,发展为现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1人、业务面积3000平方米的乡镇一流卫生院,护佑着当地及附近丰都部分乡镇群众的健康。本报记者 邓青春 朱悦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