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这些充满记忆的小零食,忠县人你还记得多少?

04-15 11:14/忠县之家移动端 橘子哥

已经忘了上一次收到儿童节礼物是在什么时候。弟弟妹妹们围过来讨要礼物,把准备好的零食一一分发出去,大手一挥:去玩儿吧。十多年前,我们那儿最奢侈的礼物是一顿德克士;二十多年前,有一只钢笔是天大的喜悦,如果能附带一条泡泡糖,足以跟院子里的朋友炫耀好几天;再往前,没有薯片没有巧克力,一根冰棍可以预支三天的快乐,节日是温饱之后的飨宴。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都有一旦消失就永难追回的“童年味觉”。

#宝塔糖#

用来驱蛔虫的药,为了让小朋友乐意吃,做成宝塔的形状,味道甜甜的,成了70后的不二小零食。

#大炮手摇爆米花#

70后80后记忆里都住了一个扛着“黑葫芦”走街串巷的“爆米花爷爷”,看他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摇拉杆,套上袋子说:要好了,站开点哦。捂着耳朵躲到一边,砰地一声巨响,爆米花的香味儿直冲天际。

#麦乳精#

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速溶性含乳营养固体饮料,是那个时候最高级的营养品。一般是冲水喝的,但很多孩子经常背着父母偷偷干吃,因为这样比冲水喝味道更浓。

#糖水罐头#

最开始是橘子味儿罐头,简单的白糖腌橘瓣,酸酸甜甜的好馋人,奢侈到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尝一尝。

#冰棍#

那个时候的冰棍得排队买,最普通的红豆冰棍3分钱一根,小豆和巧克力口味的要5分钱。后来还出了奶油冰棍和奶油冰砖,1毛一个,想吃得攒好久。

#米花糖#

也叫“米通”,家家户户都备着的小零食,脆而甜,一咬掉渣。现在很多零食品牌也在做米通,但已经吃不出当年的感觉了。

#糖画#

糖画最神奇的是未知,卯足劲转指针,它会停在哪儿呢?什么时候才能转到最漂亮的凤凰?属牛的能不能精准转到小牛?看师傅舀着糖汁一气呵成,心里也甜滋滋。

#棉花糖#

一小勺砂糖倒入机器里,老板拿着签子一圈圈裹,云层似的。舔一口四周立马泛黄,经常吃到满脸黏糊糊。

#无花果#

无花果丝丝一直火到90后的童年,五毛钱一包,酸酸的极开胃,回口咸甜。木瓜丝做的,跟真正的无花果并没有关系,所以一直到很多年后才意识到无花果是一种水果。

#酸梅粉#

两毛钱一袋,由传统的酸梅汤演变而来。

每袋附赠一支主题勺子,有忍者神龟和西游记两个版本,能凑齐整套的人在小朋友眼里是绝对的大佬。

#搅搅糖#

一毛钱一团,挑一块糖稀,两根细棍子来回搅动拉扯,微缩版兰州拉面的既视感。

#大白兔#

去别人家串门,基本都会给主人家的小孩买一袋过去。现在还能吃得到,奶香味很浓,小时候以为糖外面那层糯米纸是塑料袋,生怕吃进去会窒息。

#大大泡泡糖#

红色紧身衣的超人堪称国民网红,吹不出广告里把人兜进去的大泡泡,孩子中间谁能把泡泡吹破粘在鼻子上,就算高手了。

#小浣熊干脆面#

调料包好吃到吮手指,上课伸进课桌里抓一把捏得碎碎的干脆面,塞到嘴里卡啦响。

各种主题的卡片蜂拥散出:隋唐英雄、三国、水浒,做工精美。隐约记得集齐一套还会送出大奖。

#济公丹#

那会儿电视上天天播《济公》,对济公丹是济公身上搓下来的泥深信不疑,饶是如此,人手一包吃得不亦乐乎。

#麦丽素#

麦丽素普及之后,济公丹就从“姑姑宴”里光荣退休,一颗巧克力包裹的麦芽糊精成了灵丹妙药的指定扮演道具。不得不说,真的很好吃。

#QQ糖#

“旺仔QQ糖,我的宝~贝”,洗脑的广告至今记得。一包数量不多,但很耐吃,Q弹的口感对当时的小朋友来说很新鲜。基本是一人买一个口味,大家分着吃。

#七个小矮人#

一个人吃太多,跟别人分又舍不得:每个味道都不一样,给出哪个都心欠欠。

#娃哈哈AD钙#

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得拼演技和手速,如何自然地说服妈妈让自己多喝一瓶,是永恒的课题。

#香烟糖#

印象中火的时间比较短,但杀伤力极迅猛。半大的孩子人手一根装大人,因为影响实在不好,很快在老师和家长的极力打压下消失了。

#口红糖#

同系列的口红糖则俘获了一众小姑娘,涂在嘴巴上慢慢咂摸甜味,一根能吃很久。但我记得味道不怎么好。至于00后、10后,待遇更优了。家长们不仅极力规避饮食中香精色素的摄入,大批进口零食的涌入更让孩子们大饱口福。

而属于每个年代的味道,正随着人们的老去而老去。比如慢慢消失的蒸蒸糕、大街上不再听到的“叮叮声”、手工搓制的冰粉变得值得标榜……何其有幸,我们曾见证过那些年代。那么,祝仍然葆有童心的你,永远年轻~


审核:陈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