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重庆财政"↑可快速关注
核心提示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五个振兴”要求抓好乡村振兴,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抓好城市提升,注重分类指导抓好区域协同。
为此,我市将以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区域协调发展。
在激发乡村活力、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我市将推出哪些举措?如何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参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性?1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区县负责人,有关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
记者 廖雪梅 汤艳娟
嘉宾
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 路伟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乔明佳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彭劲松
市财政局局长 封毅
永川区委书记 滕宏伟
合川区三庙镇党委书记 胡世才
丰都县栗子乡金龙寨村,一排排经过风貌改造的民居与金黄色的稻田构成一幅新农村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熊波 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
重庆日报:请谈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去年,我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将如何巩固这些成果?如何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路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我们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支撑,做大做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2018年,全市新发展农林特色产业159万亩、总面积达到2000余万亩;新认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01家,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开发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4个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和6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在20个区县开展农旅融合试点;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88项、总量增加到366项,整体设计推出“巴味渝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三品一标”、市级名牌农产品分别增加到4783个、437个;开展“十大农产品上京东行动”,预计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80亿元、增长80%;农村改革多点突破,其中3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共盘活农村闲置土地9000余亩,3.8万亩土地入股,7万多农民成为股东。
2019年,我们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是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草食牲畜等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文旅、产加销紧密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更加注重贫困区县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二是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来抓。支持每个区县建设1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产业提振、基础配套、主体培育、龙头带动、项目建设、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坚持以市场的办法聚集资源,以此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三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6项重点任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面上推开。
四是抓农业农村改革。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社”融合试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活力。
与此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抓好乡村规划、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滕宏伟:今年,永川将以抓好“五个振兴”为重点,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途径,大力推进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永川将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新增茶叶基地面积1万亩,新增花椒、辣椒、生姜三大调味品作物面积2.2万亩,做实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拓展农业园区面积1万亩,积极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启动“永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永川秀芽”创建全国驰名商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做优做精乡村旅游业。
胡世才:去年,三庙镇以凤山村为重点整村推进乡村振兴,以三庙河两岸的戴花村、灯台村等为重点连片推进乡村振兴,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下来,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蔬菜、凤山大米等生态农产品直供地;依托特色效益农业体系,建好瑞凤无花果、领航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用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电商平台,让小农户牵手现代农业;打造以“乡野湿地、水岸花田”为代表的和美三庙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
关键词 城市提升
坚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并重
重庆日报:日前出台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对全面提升重庆城市品质进行了一系列重点部署。今年,重庆在推进城市提升方面有何动作?对于重庆城市的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乔明佳:去年,主城区道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01亿元,轨道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05亿元;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00亿元,实现增加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9%。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以统筹推动“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为重点,抓紧推动9大工作板块、20项重点专项、77个子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序推进城市提升实施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使“城市提升行动”初见成效。
今年,我们将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推动高铁、普铁和城市轨道“三铁融合”发展,加快跨江大桥和穿山隧道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加密次支道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继续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投用一批“P R”停车场。
与此同时,将按照“打造国际一流滨水地带”的要求,高标准打造“两江四岸”,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带动性项目,实现滨江公共空间“两年出靓点”的工作目标。
此外,还将不断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健全和优化住房供应,高质量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和公租房修建配租任务,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按照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平稳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物业管理治理格局,着力打造智能物业小区,促进物业服务提档升级。
封毅: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根本上说,应该在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坚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并重,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品位与品质兼具的城市环境当中。今年,市财政将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力推投融资机制改革,支撑“9 20 77”提升体系。
具体而言,市财政将用好用活中央试点政策,近期中央已将重庆纳入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财政将协同抓好落地。
与此同时,市财政将分类施策,对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投融资方式,依法合规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轨道交通、清水绿岸项目建设。按照既定市区事权,确定市区两级支出责任,该市级承担的市级统筹,该区里承担的由区级负责。
彭劲松:如何推进城市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我有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愿景。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城市做法,研究重庆城市国际化的愿景,制订体现重庆城市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推进的城市国际化的几大战略和重点工程,指导城市未来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二是不断加强城市对外交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重庆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节点的地位,近期重点是着力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枢纽城市,确立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地位。
三是提升重庆在成渝城市群中的影响力。依托成渝城市群建设和新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重庆大都市区作为成渝城市群重要增长极的引领功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西部实施的重要承载区。
四是推进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依托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区域与城市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引进来”和自主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体现原始创新、基础创新的城市重大科学技术平台。
五是全力打造新型城市。推进主城东中西三个城市槽谷空间布局优化与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三个槽谷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建制的城市连绵发展区,打造“组合城市”。
六是推进体现国际化城市水平的若干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重庆科学城、国际会展城、国家医疗城、国际体育城等一批重大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关键词 区域协同
推进三大板块相互融通均衡发展
重庆日报:在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注重分类指导?如何通过分类指导助推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封毅:都市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区域间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潜力不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分类指导。
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市财政备好了体制完善、转移支付两个工具。一方面,根据资源、区位优势和区县间财力差异,细化深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的区域发展财税政策和体制机制,鼓励区县增强发展特色,推进都市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三大板块均衡发展、相互融通。另一方面,市财政将不断加大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区县财政平稳运行,支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短板。
具体而言,市财政对都市区的支持,着力点是加大力度支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善市对经济区财政体制,支持引进培育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吸引金融中心、开放龙头、创新中心落地。对渝东北和渝东南两个地区,则把重点放在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支持贫困区县统筹资金,提升生态功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上面。
彭劲松: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一个省级行政单元,高质量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区域协同,必须正视区域发展基于资源禀赋、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而存在的差距,不回避矛盾,不搞“一刀切”。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形成城市提升、乡村振兴的合力。首先,必须继续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和质量,构建高质量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对关键资源配置和控制能力,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以城市发展为引领的区域协同新格局;其次,要构建合理的“主城特大城市首位增长极—支撑型大中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的新型城镇体系,如将潼南、江津、綦江、秀山等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边贸门户城市,打造成城市提升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战略新支点;最后,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通城乡资源、信息、资本的流通渠道,为城市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进城提供对接与整合的平台。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