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 切实降低高温干旱对水稻生产影响

7月10日以来

我市进入持续高温少雨时段

今年高温日数是常年同期的2.6倍

降水显著偏少8成

部分地区出现轻—中度气象干旱

对我市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图片来源:华龙网)

为积极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市农委及各区县农业部门面对旱情主动部署,积极应对,举全局之力抗旱救灾:

一是及时发布防灾信息。印发抗御高温伏旱技术指导意见上万份,开州、垫江、丰都等区县农委利用短信平台发送天气预报、灾情预警及技术意见上万余条次,粮油微信群、QQ群推送技术意见10万余人次,在《开州时报》办理技术宣传专栏1期次印发1万份,在开州电视台《三农四季风》栏目开展宣传2期次覆盖农户10万户。

二是宣传动员,全力开展减灾督导。各区县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宣传动员工作,垫江县在全县“三变改革及两区划定工作会”上,县长对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其他区县在全县安全会、扶贫工作会及其他会议上,领导也对抗旱救灾工作做了强调。市农委及各区县农委迅速派出农技专家、技术人员千余名,分赴各乡镇,开展督导工作,组织群众抽水抗旱,全市累计发动群众4万余人,组织灌溉设备近万余台套。其中,开州区组织178口水库放水5000万立方米,组织抽水1000万立方米,抽水灌溉面积10万余亩。开州区低坝再生稻示范区结合追施促芽肥,于7月28日前全部组织抽水抗旱1次以上。

三是多方筹措抗灾资金。开州区政府在全区财政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区财政安排水稻应急抢险资金80万元,饮水抢险资金86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区农委安排促芽肥、抽水抗旱等农业生产发展资金60余万元用于再生稻区。开州区水务局、各乡镇街道组织抗旱资金购买抽水设备1000余台套。各农业保险公司也迅速启动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理赔工作。

四是提早谋划晚秋生产。市农委及各区农委于7月31日前已研究谋划晚秋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受灾农户蓄留再生稻、发展鲜食秋玉米等特色作物减轻因灾害造成的损失。开州区全区规划蓄留再生稻8.5万亩,稻草覆盖秋洋芋5万亩,鲜食秋玉米5000亩,优质大豆5000亩,秋菜1万亩。

据气象部门预计8月大部地区气温仍将偏高,降水仍将偏少,有10~15天≥35℃的高温天气,气象干旱将向中~重度发展。目前渝西及渝中大部地区水稻正处于灌浆期,部分地区已陆续收获,渝东北和渝东南中低海拔地区已进入灌浆期,高海拔地区正处孕穗抽穗期,各地农技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强化防灾减灾,既要注意防御洪涝灾害,又要注意蓄水抗旱。技术措施上具体抓好以下几条:

1、及时追肥。一是处于孕穗末期的田块可亩用尿素3~4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增施穗粒肥。二是处于灌浆期的田块,如果前期长势较弱,可亩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尿素0.5公斤兑水50公斤叶面追肥,防止叶片早衰,增加千粒重。三是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在中稻收获前15天施促芽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在头季稻收割后1~2天,及时用腐熟清粪水800~1500公斤泼施稻桩,再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作发苗肥,争取多发再生苗,提高再生苗成穗率,增加有效穗。

2、科学管水。目前渝西、渝中、渝东北低海拔地区要蓄留再生稻田块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若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两日早晚浇水泼桩,保持田间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渝东南地区、渝东北高海拔地区、水旱轮作两熟区,或其他播栽较晚正处于孕穗抽穗扬花期的稻田,田间宜保持2~3厘米水层,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田间要保持8~10厘米水层,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

3、综防病虫,降低病虫害损失。各地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流行性病害为重点,强化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病虫、关键区域的防控工作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减轻病虫危害,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注意防御洪涝灾害和蓄水抗旱。由于近期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给水稻正常生长带来严重不利。若遇严重灾害发生,要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分类分区指导,切实减轻灾害影响。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