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寻访万盛石林镇白花村白花树~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

万盛新闻网  http://cqwsnews.gov.cn

寻访白花村白花树

刘远良,原南桐煤矿高级工程师,现退休,系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万盛石林镇白花村,已成为人们的避暑乐园。人们津津乐道着它海拔1300米的标高,夏季25℃的气温,丰富的植被,清新的空气,便捷的交通。炎炎夏日,3万余人在这个弹丸之地避暑度假。昔日偏僻荒凉的山湾,顿显人气充溢。鸡年盛夏,笔者有幸跻身这3万人的行列,得以浏览山川,感悟一方风物。

徜徉在白花广场中,环顾周围山坡上以松、杉为主的乔木森林,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感受悬崖巨石上盘根错节的荆棘灌木。春夏秋季节里,阵阵清风吹来,乔木散发着清香。漫山遍野的灌木荆棘盛开五颜六色的野花,逗引着成千上万的蜂群。蜂群的嗡嗡声浪中,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里有这么多品种的野花,为什么单叫“白花村”而不叫“百花村”,而且以前还叫“白花台”呢?“白”是一个排他性很强的概念,难道人们给这里取地名时,这里就只开白色的花而没有其他颜色的花吗?

走进一户农家,我询问一个约60岁的老人。他笑而不答,带领我走到院坝边,远远指着半山腰一个垭口说:“你到那里去问一问罗老头就知道了。”言语间颇有点神秘意味。

从农家出来,是一面长长的大下坡。从白花村到鲤鱼河谷的混凝土公路蜿蜒在斜坡上,公路的终点,就是青年镇板辽湖引水隧道的进水洞口。

从白花村公交车站到那个小垭口,路程近5公里,沿公路足足走了50分钟,感觉海拔高度下降了近150米,但还没有走出白花村地界。其实这小垭口又是一个热闹处所,原来的白花村委会及白花小学都设在这里。白花小学最兴盛时,有八个教学班(其中两个初中班),有100余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喧闹程度可想而知。近年又有人在这里兴建了“逍遥谷”等避暑度假山庄,有一个超市型的路边店,密林里还有一个叫“回龙寺”的小庙。我走进超市询问店员,她说:“你也是来找白花树的嗦!罗老头就在垭口那边,你去问他嘛。”

站在垭口回望现在的白花村度假中心,是一个喇叭形的大山湾,上宽下窄。山湾上面是旅游环线公路,山湾上部东西向宽约1公里。山湾下口就在白花小学的东侧面,是一个陡峭深邃的山沟,被密密的松杉林遮掩得深不见底。从小学西面走过垭口,眼前一亮,又一个山湾展现在眼前。山湾呈条形,南北方向长约4公里,东西向宽约500余米。山湾四周高山环绕,南面开口向着鲤鱼河谷。山湾里梯田层层,村居点点,林木葱茏,庄稼茂盛。罗老头的房子就在垭口左面公路边,是一栋修建不久的两层小楼。走进院坝,看见一个黑衣老人正在摆弄一堆用来做拐杖的杂木根枝。老人皮肤黝黑,手脚利索,一会儿就修整出七八根像龙头羊头鹿角的拐棍。

“老哥子,高寿啊!”我摆弄着几根刚做好的拐棍。

“今年刚80。你老弟花白头发,也快70了吧。”

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我说明了来意,老人很爽朗,进屋拿了一把弯刀,就陪我出发了。一路上,老人说,其实我们这个山湾才叫白花台。上面那个起了很多房子的山湾叫箐洼溪。上下都是两个社,所以原来就把村委会和学校设在了中间的垭口上,方便人们办事和娃儿们上学。后来旅游的人多了,为了服务办事方便,才把村委会搬到上面的青松岭小区去了。前几年学校也合并到另外的地方,这里一下子就有点冷清了。

老人指着下面一个林木森森的小山湾说:“那就是花树湾,湾里长着一棵一人都合抱不了的大树,就是白花树。因为有这棵树,我们这里就叫白花台,后来整个村都叫白花村了。”

我问:“为什么上面的人说起你和这棵树时,都有点神秘兮兮的呢。”老人笑着说:“那是他们在蒙你。其实这儿早就有个传说,说这棵白花树是神树。只要撸一把树叶,再在沟里接点泉水。把树叶和泉水拿到树下的小庙里烧点香供一供,叩几个头,然后拿回家熬水喝,就能消灾除病。听说居然有几个人用这个方法治好了很重的病,于是打树叶的人就多了,把树也糟害得不成样子了。我平时在树下小庙里做点义务,不准人们乱打树叶,所以就被他们弄得神神秘秘的。近几年来,人们打工搬迁搞旅游,再也没有人来打树叶,树也清静了。”

说着话,不觉已经在之字拐的公路上走下了近50米标高,来到一个小山沟。沟边隐隐约约有一条水泥小道,但看不清,被野草荆棘遮住了。我们一边砍草一边试探着走下去。小道已被溪水冲垮了几段梯步,孔隙很多,我担心有蛇。只听他说:“是神就上天,是龙就下海,是虫就进洞。”走了100多米也没见到蛇。我笑着说:“老哥子果然有点功夫啊。”他笑答:“这些都是弄来唬人的,其实现在已经临近白露节气,蛇一般不出来了。就是出来也不怕,只要不踩到它,就不会咬人。”

不觉走了20分钟,来到树下。这里是一块小平地,约20平方米,砖墙瓦顶的小庙就坐落在平地中间。房屋面积约10平方米,庙中供着观音菩萨。庙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没有灰尘,屋外没有野草。我说:“这就是你老哥子的功劳呀。”他答道:“除了我还有几个人轮流来做义务。每年的观音节,这里要办庙会,总有上百人到这里烧香许愿,听说还非常灵验。心诚则灵嘛。”

白花树就在小庙的背后,只见两根树干指向蓝天,树皮灰白色,树冠高近20米,整个庙都掩映在树冠的浓荫中。树叶呈卵形,端部有一个小尖,叶面草绿色有光泽,叶背略显灰白色,冬天落叶。每年正月尾二月头,树长新叶前,开着满树的白花,花朵硕大,花芯略带紫红色。人们在两三里外都能看见白花树冠,顺风时还能闻到微微的花香。花期约15天,花谢后结出弯弯曲曲的长条形果子,长在树枝顶端,随风摇动。由于果子呈紫黄色,还有层茸毛,当地人叫它“猴儿”。果子一直长到秋天都立在枝头,初冬随落叶一起落到地里,但从来没有看见它发芽长出树苗。奇怪的是整个花树湾,整个白花村,只有这一棵,从来没有看见过第二棵相同种类的树。“听我的爷爷讲,他们那时就看见这棵树了,应该有200年以上了吧。”老人说,“这棵树是什么品种,它是怎么长到这里来的,到今天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我指着树干问:“200年的树干直径怎么只有300毫米大呀?”老人说:“原来的树干已经断死了,这是在老树兜上发芽长起来的枝干。”说着我们走到庙后,爬上了树兜。眼前的景象简直使我瞠目结舌。只见树兜呈扁圆形,占地近两平方米。树兜上部虽已朽坏并被人锯断,下部却还新鲜坚硬。这两根新枝长在边沿的树皮上,已经有新根重新长入泥土中。老人说原来树兜的皮上还长有一些枝叶,就是被那些找药的人给弄断了。从此树兜就不再发新芽了,只剩下这两根大树枝,说完还气愤不已。

鄙人有寻根究底的癖好,经老人同意,摘了几片树叶和一个“猴儿”,拿回万盛与小区内的玉兰树对比。发觉叶子基本相同,落叶开花的习性相似,树干的颜色也相似。其有果无种,不能靠种子繁殖的特性也相同。但小区的玉兰树枝端只有一个毛茸茸的很小的球状物,完全不能称为“果”,更从来没看见过“猴儿”果。看来这棵白花树可以归属到玉兰树的类别中,可能是玉兰科的一个特异品种。

玉兰树是外来物种,是人们从外地引进的观赏花木。在万盛地区还从来没有发现野生玉兰科植物。那么200年前是谁将这棵玉兰树苗引种在人烟稀少的白花台花树湾呢?我们可以设想,白花台的人外出求学就业时带回了白花树,也可以设想外地移民带来了白花树。但要知道,玉兰科植物没有种子,直接带着树苗步行几百里崎岖山路到这里,栽种成活,实在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这个种树人是谁?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了这件让白花村人民永远铭记的功德?考证是困难的,但考证并积极保护这一古迹,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白花村的肇始得名,源于这棵唯一的白花古树。古树的存在和生长,现在还依赖于朴实山民的自发保护。在已经开始崇尚人文历史,追求良好生态环境的今天,我们似不应仅仅停留在人们自发的保护行为之上。将这棵200年古树登记造册,提升为保护文物,应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THE END

文/图 万盛史苑 部分源于网络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