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被认为是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1973年出生在黔江区五里乡西洋村1组的曾书明,就是这样一位与无数患者打交道,赢得众人口碑,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医风好、医德好、医术好”的“三好医生”。
村民称赞“三好医生”
11月2日正午时分,记者在五里乡西洋村卫生室见到了这位“三好医生”—— 曾书明。记者发现,本该是吃午饭的时间点,曾书明却正在为两位患者输液,时不时查看患者状况,根据患者反应去调节点滴的流量。
“曾医生,吃午饭没得嘛?麻烦你给我开点药,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大,前段时间摔伤的这个腿又感觉有点痛。”“要得,你稍微等一下,我把他们液输好了就来给你检查。”本以为眼前这两位输好液,曾医生就可以坐下来吃午饭了,没想到一位新的患者又来到卫生室。
“这还不算忙,忙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位患者来看病。因为卫生室离学校近,很多学生身体不舒服都会过来诊断,有的学生还要帮家里人带药回去。”曾书明介绍,西洋村有600多户人家,共计2700多人,因为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家中多是老人和小孩,因此老年慢性病和小孩子的季节性感冒、腹泻等疾病是常诊疾病。
刚来卫生室的这位患者叫刘清华,家住西洋村3组,今年46岁。7月份的时候,她不小心把腿摔伤了,由于家里没有人照料,就一直在卫生室治疗,直到恢复得差不多之后才回到家里调养。“多亏曾医生,所以在那么炎热的季节,伤口也没有感染,而且恢复得比较快。”刘清华说,“曾医生的负责是出了名的,村民只要一个电话,无论春夏秋冬、白天夜晚,他总是随叫随到。”
正在卫生室输液的一位患者叫王帮云,今年58岁,他对曾书明非常了解,因为曾书明父亲以前就是在他家开药房。王帮云说,“曾医生对患者如家人一般。今年农历二月二十那天,我病得特别严重,已经完全不能下床走动。清晨大家都还没有起床,曾医生就骑车到我家里帮我扎针灸、开药吃,回去后又开了中药熬好给我送到家里来,没过几天我就能下床走路了。”
“他在特大暴雨期间来我家看过急诊!”“他节假日还来给我量血压!”“他大雪天来给我吊盐水”……记者在当地和村民们随便聊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医德医风赢得好口碑
对于当地村民的褒赞,曾书明却认为这些本就是一名乡村医生的本职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医风、医德、医术缺一不可,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很多时候医风、医德甚至比医术还要重要,要真心思考病人的难处,随叫随到,甚至不请自到。”作为西洋村卫生室室长,曾书明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他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此外,他还会定期上门为慢病患者测量血糖血压,为身患恶疾的病人诊疗输液,为长期卧床患褥疮的病人清创换药……
今年45岁的曾书明从医已有20多年,因为父亲是当地的老医生,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对病患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2009年,村民陈素珍患阑肠炎,由于家庭条件困难,没有到医院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此时患者腹部已经发硬,情况危急。曾书明在知道此事后,立即赶往患者家中为其治疗,准确判断病情后,通过西医手段暂时稳定了患者状况。他了解到陈素珍家中的困难情况,于是每天下班之后都到陈素珍家,自己掏腰包垫付医疗药物费用为其治疗。为了观察掌控患者情况,那段时间他都住在患者家中,第二天一早又去村卫生室上班。通过一个月的调理,陈素珍状况逐渐稳定,曾书明才放心离开。一个人要赢得众人的好口碑是很难的一件事,曾书明也不例外,正因为他长期以来的坚持,才得到大家的认可。
20余年如一日坚守岗位
“西洋村的曾医生不仅会西医,中医也很内行,我的心脏病多亏了他才捡回一条命。”2015年,五里乡贺家沟退休工人周光恒突发风湿性心脏病,曾书明马不停蹄赶往贺家沟,此时患者已进入休克状态,曾书明立即为患者进行治疗,及时挽救了生命。在详细了解病情后,他决定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因为患者行走不便,曾书明就早出晚归上门为其针灸推拿,这样连续坚持了两个月,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7年,正值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之际,蓬东乡贫困户王爱香患带状疱疹,她通过邻里乡亲找到了曾书明。此后,曾书明每天都接送王爱香到村卫生室进行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王爱香是建卡贫困户,医疗费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减免,曾书明还自掏腰包为王爱香购买了水果、粮油等生活用品。
在村民口中,诸如此类的事例太多太多,而曾书明总是微微一笑,“作为医生,这是应该的,作为邻里乡亲,这更是应该的!”曾书明20余年如一日,为守护乡亲们的健康默默奉献。谈到从医之路的感受时,曾书明说很感谢自己的家属。“其实家里人有时候还是担心出现医疗事故后担责的问题,但我家属一直支持我,认为乡亲们都很朴实,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就不去医治病人,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否则就违背了做人、做医生的良心!”
主编:龚节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