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王鸷:北雁南飞落户江津,8年跻身全国百强

“我不是‘他乡人’,我就是江津人,永远的江津人。”听到专访栏目名为“拥抱江津他乡人”,江津石银村镇银行董事长王鸷立即回应。对她而言,奋斗、生活了8年的江津,已经不是他乡。

江津石银村镇银行董事长王鸷

8年前,王鸷怀揣梦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飞到江津,“赤手空拳”组建了江津石银村镇银行。8年时间,王鸷一路披荆斩棘,带领石银村镇银行成长成为一家拥有10万客户,资产总额达18亿元,累计缴纳税金近7000万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的村镇银行。

开拓者 白手起家组建银行

2010年10月4日,王鸷肩负石嘴山银行的重托,来到江津组建村镇银行。窝在几江街道办事处6楼的两间小房内,王鸷带着两名同事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银行筹备工作。选址、装修、招人、培训、材料申报……筹建的三个月,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午夜一点。

王鸷向客户讲解银行业务

要克服的困难不止是工作任务的繁重,与大西北截然不同的饮食、气候,让王鸷和两位同事倍感不适。饮食不习惯,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方便面成了三人的家常便饭。“吃到后来,装方便面的纸箱堆了半面墙,两位同事一看到方便面就摇头,宁愿饿着也绝不吃一口。”昨日,王鸷回忆道。

2011年1月26日,江津石银村镇银行正式营业。成立之初,人们对这家姓“村镇”的银行不感兴趣,质疑的声音也如潮水涌来:石银村镇银行是哪儿的银行?外地人在江津开银行可靠吗?

为了打开局面,取得信任,王鸷选择了一条有魄力、见效快的路子——“闯”会场。当时适逢江津正在开两会,王鸷找到分管金融的领导,请求“给我五分钟进入工商联、经济界别讨论的会场,我想介绍石银村镇银行。”

后来,只要区里有商会召开会议,乃至社区召开居民会,王鸷都要去争取“讲10分钟”的机会。就这样,这个爱“钻”会场的董事长一点点扩大石银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一步步拓宽市场。

领路人 “支农支小”服务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补充者,肩负着“惠三农,扶小微”的重要任务。八年来,王鸷带领江津石银村镇银行,以助推江津发展为己任,秉持“机构下伸、业务下沉、服务延伸”的发展思路,成为扎根江津、“支农支小”的重要金融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送服务下乡

“扶小微”,针对商户、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担保难的现实问题,王鸷带领团队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户联保”、给商户授信、与担保公司合作等多种方案,推出了联保连带的“组合贷”“微速贷”“船易贷”“宜居贷”“仓储贷”等信贷产品,有效破除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惠三农”,农户不知道江津石银村镇银行怎么办?王鸷一头扎进村社。进集市、进村庄、进果园、进田间、进农户……王鸷和团队累计到村社宣传600余次,与近20个镇街建立起政、银合作平台,让田间地头的农户都知道江津有这样一家“草根”银行。

为了助力江津农业发展,石银村镇银行还结合江津特色农业产业,推出了“花椒宝”“金桔宝”“米花宝”“农房贷”等信贷产品,支持花椒、晚熟柑桔和富硒产业发展。

八年来,江津石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50亿元,支持了4000多户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公益人 胸怀大爱传递正能量

工作上,身携一股劲;生活中,胸怀一腔爱。这是王鸷的真实写照。对待员工,她不仅关注他们的工作,更关心他们的生活。王鸷在银行内发起“家园”文化,倡导“孝、爱、勤、廉”等传统美德。“比起做好工作,我更看重先做好人。”她直言。

工作人员向王鸷汇报业务状况

在王鸷的主持下,银行积极围绕“家园”文化,组织开展“爱在父亲节,情满津石银”座谈会、“趣味三八节”主题活动、职工趣味运动会、五四青年节员工座谈会等各项活动,活跃工作氛围,激发员工活力。

王鸷的大爱不仅投入到员工身上,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她也从不吝于伸出援助之手。王鸷认为,干金融,也得有情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江津石银村镇银行每年端午节,都会邀请环卫工人包粽子;每年定期向贫困留守儿童送去礼物;每到节假日,到对口联系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区消防支队、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坚守在一线的消防队员、民警送去防暑降温用品……

八年来,王鸷组织江津石银村镇银行向大学生圆梦行动、贫困村、留守儿童、敬老院、残疾人事业等捐款、捐物累计超过300万元。

在江津工作、生活了8年,王鸷已经扎下根来,从一个宁夏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江津人。她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充实而幸福,我感谢这座美丽的城市,深爱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