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江津区预防接种40年,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2018年是我区实施预防接种政策第40年,通过40年的发展,我区预防接种工作成绩斐然。

针对疾病发病显著下降

为宝宝检查接种情况

我区从2000年起已无脊髓灰质炎发病报告,从2007年起无流脑、白喉发病报告,从2014年起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报告。2018年对我区2015~2017年一类疫苗(免费疫苗)可预防的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甲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和二类疫苗(自愿、自费类疫苗)可预防的水痘、腮腺炎的发病情况与直接、间接经济负担调查情况显示, 2016年起我区已无麻疹、风疹确诊病例报告, 2015~2017年乙脑(0.148~0.317/10万)和百日咳发病率(0.148~2.82/10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状态;2017年的甲肝发病数相较2007年减少65%,且无20岁以下发病者;水痘发病率维持在17.08~62.09/10万,腮腺炎发病率维持在20.87~58.47/10万。

大幅度减轻了我区群众患传染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为适龄儿童接种

由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可预防的疾病从最初1978年的4苗防6病增加到现在12苗防12病,加之一类疫苗接种率常年维持在95%以上,疫苗相关疾病发病大幅减少,同时也大幅度减轻了我区群众因患传染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据调查,2015~2017年,一类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全区总医疗费用在40万左右,而二类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医疗费明显高于一类疫苗,仅流行性腮腺炎的医疗费用就在120万左右,水痘更是达到180万左右。

我区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预防接种服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疫苗实现全过程追溯管理

从2007年起我区启动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从以前一维、单向、被动式服务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多维、双向、主动服务新模式,率先在重庆市完成疫苗追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疫苗冷链及冷链运输动态监测智能系统实现了全区全覆盖,全区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系统、疫苗追溯管理系统、疫苗冷链及冷链运输动态监测智能系统,基本实现预防接种服务数字化、互联网化运作,基本达到以家长和儿童为中心的预防接种信息化服务、管理目标。

首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开创全市先例

数字化接种门诊

为优化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环境,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012年我区率先引进的金卫信自动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吻合对接,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全流程服务质量管理控制。同时,通过充分预检,及时告知,分台接种,为公众提供了一对一的优质服务,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儿童数据信息库管理,有效保障受种者接种安全。

下村宣教预防接种知识

40年,风雨兼程,江津预防接种已然成为人们健康的护盾,接下来,我们将会不忘初心,继续筑牢江津人民的防护屏障。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