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方竹笋”是我区着力打造的三大特色农产品之一,全区现有方竹资源21.4万亩,分布在金佛山及周边海拔1300米以上区域,年产方竹鲜笋1.8万吨,产值2亿元。主要销往重庆、湖北、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是金佛山周边乡镇笋农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目前我区方竹笋产业却存在产量不高、加工落后、品牌不强等问题。为此,区林业局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邀请专家“把脉”、部门座谈等方式,对方竹笋产业进行了调研,将重点围绕三大问题,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统一栽培技术提高方竹笋产量
区林业局造林绿化科(产业办)负责人晏光海说,在提升方竹笋产量上,区林业局将推广运用《方竹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生产及管理,通过除灌、抚育、翻耕、施肥、合理留蓄母竹等措施,在金山、头渡、德隆等地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3万亩,连续实施3年,逐步提高单位产量,力争3年后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产值达到4亿元。
除了改造低效低产林,区林业局还规划到2020年新发展方竹笋9万亩,在金山、头渡、德隆、大有、合溪、金佛山林场等地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规划建设方竹笋示范基地1万亩。通过竹林抚育更新、留笋养竹、立竹改造、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等营林技术的综合运用,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力争2022年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
创新烘干技术为笋干领取市场“通行证”
2014年,我区依托西南大学、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开展了金佛山方竹笋物质成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方竹笋膳食纤维高、矿物质元素丰富、砷铅远低于国家标准,是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健康食品。通过检测金佛山方竹笋的基础成分,了解了金佛山方竹笋的特性,为它的独特性、稀缺性找到了事实依据,为其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南川方竹笋的好众所周知,但其产业开发还面临着加工工艺落后、笋干前景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笋干含硫量超标进不了超市销售。而且10斤鲜笋才能做1斤笋干,鲜笋每公斤10元,笋干每公斤100元,从鲜笋到笋干,根本赚不了钱,还浪费劳动力。”晏光海说。
接下来,区林业局将从优化产品初级加工、开展深加工技术提升、加快保鲜技术攻关等方面,推动“南川方竹笋”精深加工。
具体说来,就是要逐步改善传统加工工艺,鼓励引导机器、微波等烘干设备进行笋干加工,在合适的地段建立方竹笋集中初加工厂,优化毛壳笋剥壳、杀青、等级分选、冷藏储存等加工环节,提升鲜笋质量;新建1家现代化加工企业,3年内达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标准,提升方竹笋精深加工自动化生产能力,加强对方竹笋罐头、保健品等新产品研发。依靠专家团队实施鲜笋保鲜技术攻关,延长鲜笋保鲜期10~12天,启动1000吨鲜笋速冻生产线项目建设,实现四季鲜笋销售。加快出台《方竹笋干加工工艺检测技术国家标准》,严格笋干产品检验,为笋干进入市场领取“通行证”。
借势营销推广扩大方竹笋知名度
今年南川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舞台,让方竹笋也跟着火了一把。下一步,区林业局将加强方竹笋的品牌营销推广,通过在央视做好广告宣传、聘请代言人、开展推介活动等形式,扩大“南川方竹笋”品牌知名度。
同时,加大品牌保护力度。规范“南川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和应用,严格产品市场准入,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大对假冒“南川方竹笋”商标及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保护品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