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乡村振兴需要从基础做起,夯实基础,才能够让乡村昂首阔步。近年来,我区重点聚焦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改善农村道路、电力、通讯、饮水等基础性工程,围绕在村民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圈,不断提升配置、标准、内涵,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补齐短板缩差距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交通能力,助力农民发展产业,我区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交通。“所有乡镇、村主干道路的提档升级已经全覆盖。”区交委规划建设科工作人员程仕云说,目前全区还有37条农村公路正在进行提档升级,这些路大多是主干道、旅游路、乡镇之间的主要连接通道。不仅如此,到2020年,在实现乡镇、村通硬化路的同时,所有行政村还将拥有一条油化的通社路,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畅通交通“最后一公里”,带动农民致富。
路通了,产业发展有望了。天然气通了,村民日子更方便了。太平场镇桥头社区3组村民赵开见便是镇里最早“吃螃蟹”,用上天然气的人。他说,天然气开通后,生活方便了不少。
不仅是电、气、路得到了极大改善,不少村社的网络也得到了发展。中国电信南川分公司网络部主任林子明介绍,为了将网络延伸至偏远农村,近年来电信公司在全区农村新建基站400余个,如今全区90%的农村地区,已经有了4G网络。
在三泉镇窑湾村,村民伍兴燕和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册了公司,以“电子商务 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整合全村农产品资源,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
“软件硬件”两手抓
着力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构筑起一张城乡全覆盖的网络,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可以看到的是更多优质服务正向村民的家门口靠近、聚拢。
水江镇劳动社区村民甘立银身体不好,以前社区没有卫生室,即使半夜身体感到不适,她也只能吃点药撑到天亮。每当这时,老伴黄万初心疼之余又束手无策。
为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水江镇劳动社区配备了卫生室,老两口看病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很多家庭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建立了健康档案,每隔一段时间便可以检查身体。
此外,社区还设置了老年服务中心供老人休闲娱乐,并在休闲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
“提高村民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以丰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着力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农村不断焕发新活力。”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功能设置、设备配备、岗位设置上不断完善,以此提升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如今,走进水江镇宏图村小,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书声朗朗,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活跃着学习身影,塑胶操场上同学们尽享着运动带来的欢乐……处处皆景的校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乡学校最大的差距在于资源不均,优化资源配置就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举措。”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宏图村小的变化,只是我区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改变的一个缩影,如今,我区的乡村学校已全部实现了校舍楼房化、标准化、设施优质化、现代化。
景城乡一体惠民生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300平方米的大观园游客集散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大观园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该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完善大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大观园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游客服务功能。”区旅发委副主任杨裕灿介绍,该项目依托“十二金钗”,从大观园的景观独特性出发,立足缥缈逍遥的自然景观、浪漫梦幻的十二花海以及儿时记忆的乡村生活,充分挖掘南川大观园的景观文化特点,利用景观元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戏剧化冲突,突出景观要素的超现实性、梦幻性、浪漫性,打造引爆大观园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我区景城乡一体化方案制度逐步完善,围绕景城乡一体、景城融合理念,把城区当作景区的“客厅”、景区当作城区的“后花园”,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丰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与品质。
山王坪镇山王坪村因交通不便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曾经是出名的“穷旮旯”,如今通村通社公路纵横交错,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烤烟种植产业也开始落地生根。
同时,根据景区、城区、乡村建设发展实际,坚持交通先行,规划、建设连接景区、城区、乡村的交通网络,打破空间壁垒,为打造“快旅慢游”体系提供交通保障。围绕休闲度假旅游,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十二要素”,在景区、城区、乡村谋划推进游客服务中心规划、民宿打造、停车场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列出清单,打表推进,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景城乡一体化建设。
图片为南川日报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