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系列报道⑦︱整治一片环境 乡村美景入画来

NEWS

核心提示

区委书记丁中平指出:推动乡村振兴,要强健一支队伍、培养一项技能、盘活一份土地、培植一份产业、夯实一个基础、吸附一股力量、整治一片环境、涵养一地新风、运行一套机制、内化一个信念,聚焦这“十个一”精准发力。

我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五件大事”,突出改房、改路、改厕、治水、治土、治污,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走进大观镇金龙村,灰瓦白墙的农舍规划有序,整洁干净的院子绿树环绕,好一幅精致美丽的农家画卷。

而在南部山区的金山镇龙山村,经过改造后的农房外墙立面简朴大方,新修的村道在群山之中盘旋,尽显田园之美。

环境美了,乡风好了……这是村民普遍的感受,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我区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之变 扮靓“颜值”

一年前,金龙村的环境可用“脏乱差”来形容。

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该村将垃圾整治和畜禽粪污、村容村貌等结合起来,展开系统环境整治。

在金龙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3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上面标记着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这样的分类垃圾桶有1200余个,村里的几十个垃圾箱也进行了分类。

对于以前可以将垃圾随便乱扔的村民来说,要将垃圾归类再回收,显得既费时又费力。

随后,村委会通过院坝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村委会工作人员还走到村民家中,手把手教大家垃圾分类。

“我们把可回收垃圾装好交给保洁员,便可获得一张积分券,用积分可兑换礼品。”村民朱明寿指着家里的垃圾桶说。

积分可以换洗衣粉、肥皂这些生活用品,虽然金额不大,但在引导村民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上作用可不小。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引导后,垃圾分类逐步走进大家的生活。

村民莫光兰说,垃圾有了好去处,村民们也养成了不再随手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村落既干净又整洁,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

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上,我区以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新五改”为主攻方向,向农村环境脏、乱、差发起“总攻”。

目前,我区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100户、改厕8750户,全区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农村居民入户通水率均达100%,垃圾处理率达78%。

一个家庭的环境整洁了,带来的是整个乡村的“颜值”提升。

观念之变 提升“素质”

走进木凉镇汉场坝村,村舍整洁,绿树掩映,瓜果飘香。

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中,汉场坝村从改观念入手,让大家把散养的鸡鸭鹅等家禽改为圈养,同时,改变脏乱的环境。

最开始,有一些村民认为鸡鸭等畜禽都散养了一辈子了,突然就要喊关起来养,很抵触。通过村社干部的宣传和引导,将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计划广而告之,最终村民被说服了。除了家禽进行圈养,大家还纷纷开始清除杂草、淤泥,做好个人卫生和垃圾分类,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

我区通过实施农村住房风貌和功能改造,正按计划、分年度、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和农耕文明,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环境卫生做得好不好,大家来评。

在金龙村每个季度的环境卫生评比中,由党员、乡贤、村民代表担任评比员,入户对每户环境卫生进行打分,根据综合评分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种类型。

“以前是‘马屎表面光’,现在不但注重‘面子’,也注重‘里子’,各家各户就怕卫生没做好,曝光了就没面子呀。”村民莫寿超说。

党员志愿者走进每户居民家中宣传环境卫生,“最清洁”户帮助“不清洁”户进行环境卫生改善,保洁员随时随地打扫所在区域卫生,并督促村民做好自家门前的清洁……

“第一次评比时,我们村‘不清洁’户就有52户,一个季度后,‘不清洁’户减少为25户,第三次评比中,‘不清洁’户下降为零。”金龙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兰说。

我区通过开展洁净家园、乡贤议事、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等“六大行动”,采取“道德讲堂”“梦想课堂”“坝坝讲坛”等形式,引导农民改掉落后生活习惯,村民素质得到提升。

精神之变 尽显“气质”

目前,我区已经累计完成9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变美了,村庄变靓了,如何保持和提升?

我区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网格,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日常监管台账,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有偿处置、分类积分管理机制,健全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及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人居环境长效改善。

去年11月起,鸣玉镇规定各农业社每月进行一次清洁卫生评比,村社干部及群众代表不定时组成检查团走访检查,同时设立了农村生活环境“监督员”。

李方才就是监督员之一,如果有环境卫生做得不到位,李方才就立即用手机拍下照片“取证”,然后传到石牛河村干部工作群中。

这个微信群俨然成了“曝光台”。一旦照片上传,当事的村社和村民在评比时就要被扣分。“重压之下”,不但家家“自扫门前雪”,还出现了村社干部与村民“共扫他人瓦上霜”的局面。

常言道:环境美,精神爽。

“有了广场,群众可以健身,跳‘坝坝舞’,大家远离了牌桌,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人们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大有镇大一社区居民黄广英高兴地说。

目前,我区建成大有镇、古花镇等10个乡镇文化体育广场,河图镇长坪村、大观镇龙川村、兴隆镇金花村等建成小型文化体育广场50余个。文化体育广场一般都配备篮球场、乒乓球场,以及各类健身器材等,村民活动有了好去处。

我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生态绿色产业链,帮助村民增收。

农村环境靓了,民心齐了,返乡创业的人多了,游客也接踵而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环境之变,还有人气和财气。

图片为南川日报社资料图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