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愁三保障 | 来!看看龙潭特色农产品如何长上“翅膀”飞全国

柏香村的芋头、堰堤村的藕、石营村的生姜、梅树村的地瓜……自酉阳自治县龙潭镇电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该镇各村的特色农产品,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电商中心人员在对商品进行拍照

今年32岁的张华桥是该中心的负责人。2015年起,他开始担任龙潭镇深溪村扶贫专干,通过走访帮扶调查,他发现制约村民致富的最大难题是没有产业销售渠道,村民发展产业的激情不高。

“现在县里在大力发展电商,何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去年11月,他与堰堤村的扶贫专干冉强一道发展电商,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今年6月23日,在县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电商中心成立了。通过淘宝网、微信朋友圈、拼多多等多个平台,该镇的李子、绿豆粉、鱼腥草、青花椒等农副产品远销到了全国各地。

看到产品畅销,村民们发展产业的激情也越来越高。

家住深溪村6组的贫困户李祖江,今年28岁,父亲患有精神病,妻子意外身亡,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看到中心的电商经营得红红火火,他也想通过发展电商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苦于没有资金。目前,在张华桥的鼓励下,他利用扶贫贷款资金进行创业。

在中心的仓库一角,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将木桶进行打包。

“最近,这款木桶烹饪器供不应求。”老板冉思保告诉记者,他一直在网上销售古镇的木盆、扫把、藤椅、木凳、竹编等产品,曾经,还把木盆卖到了美国。

如今,冉思保给自己的网店取名叫“土家工艺”,还注册了“扫把星”商标。古镇上10余名六七十岁的木工、篾匠等已成为他的固定供货人。

今年,他还在梅树村2组修建了厂房,目前正安装机器,待工厂完工后就可以吸纳周边贫困户就近务工。

中心运营组的成员陈志,今年28岁,右手残疾,家庭困难。他守过工地、发过宣传单、做过推销……工资极为微薄。

回乡后,他接触了电商。去年10月,经商务局培训后,他开始做电商,并注册了“桃源特色铺子”,月销售2000多件商品。即使淡季每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旺季月收入达2万元以上。去年4月份,他一天就销售魔芋800斤。如今,还专门聘请了一名留守妇女帮忙打包。

陈志说,是电商改变了他的命运。

如今,该电商中心已有15家企业入驻。接下来,中心准备成立小作坊专业合作社,集中收购农产品统一包装,并通过业务培训吸纳更多的人加入电商产业。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