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因此在诊断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诊断要点,以免误诊给后续治疗造成麻烦。那么,海绵状血管瘤在诊断过程中有哪些要点?又该怎么治疗呢?听听整形外科主任代涛博士给大家进行的详细介绍……
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历史及临床特征,通常不难诊断:
(1) 出生时即出现,病情随年龄而增长。
(2) 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呈蓝色或紫红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状。
(3) 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颜面、颈及头部。
(4) 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
海绵状血管瘤常见的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张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上不能等待,应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进行治疗。
A.硬化剂局部注射。硬化治疗需要耐心的观察和长期的坚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效果。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瘤体缩小或消退。
常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对于十分表浅的病灶尤应注意,如注射量过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其基底,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萎缩、僵硬,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B.激光治疗。由于激光穿透深度有限,对位置较表浅、交通支少者疗效较好,而对位置较深,有广泛交通支者疗效较差。选择该方法时要注意。
C.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的血管瘤可以安全切除,效果也理想。
较大或估计较深的血管瘤,如经术前静脉造影、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充分了解病灶的分布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准确估算失血量并确定补充方法后,手术根治有时也是有可能的。
对一些范围很大、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考虑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待术后再结合其他治疗,有时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创面可以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
为减少术中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巨大范围广泛者可先行硬化剂注射等非手术方法使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
D.其它。对于有些稳定,而且症状及对外观的影响都不显著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随访不予治疗。广泛累及肢体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通过局部的反复切除而难以有所改善,甚至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周围畸形血管网代偿扩张的现象可能反复发生。对此类病例,可姑息地采用压迫疗法,即用弹力绷带长期包扎压迫,从足部到大腿根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进一步扩张并减轻症状。
代涛主任小结:
海绵状血管瘤既存在美容问题,位于眼睑、口唇、舌、鼻咽等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导致相应的视力、语言、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外伤或继发感染使海绵状血管瘤破溃时有引发严重出血的危险。少数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恶性变,继发为血管肉瘤。因此,对海绵状血管瘤应尽早进行积极治疗,以免病情逐渐发展,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