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农耕文化的剑河苗族水鼓舞

苗族水鼓舞主要流传于中国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是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及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入选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水鼓舞”是我国最为独特的在水中跳舞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剑河革东镇大稿午村已有600余年。          

当地苗族群众以此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舞者打扮夸张,舞姿古朴奔放,动作大胆狂野,场面壮观,实为疯狂的苗族“水鼓舞”。

大稿午地处革东千亩大坝的中心区,历来以水稻为生,举行水鼓舞的农历六月,是水稻打包灌浆的关键时节,如果缺水,将直接影响收成,关系到村民们的粮食安全,因此,这里的苗族群众便选择在这一关键时期,举行水鼓舞节,以祈上天普降喜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水鼓舞两个来源的传说,均以祈雨为主题,反映了苗族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

《苗族史诗》认为,雷公在天上掌管“雨事”,所以水鼓舞祭祀时,主祭要高呼:“下雨来,雷公!”传说龙蛰伏时水波不兴,一旦翻身则大雨滂沱,在水中击鼓跳舞,惊动它就会下雨。据说,每次举行水鼓舞活动后,马上就会雷声大作,普降喜雨,这是苗族雷、龙(自然)崇拜的体现。

日常生活中,苗族既崇拜共同的祖先,也崇拜本支系、本宗族以至家庭的祖宗,在水鼓舞来源的第一个传说中,专门叙述了对告翌仲老祖公祭祀后,上天普降甘露的细节。从中管窥到祖先崇拜的“信息”。

苗族水鼓舞主要流传于中国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是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及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入选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苗族“水鼓舞”是我国最为独特的在水中跳舞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已有600余年。当地苗族群众以此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舞者打扮夸张,舞姿古朴奔放,动作大胆狂野,场面壮观,实为疯狂的苗族“水鼓舞”。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