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既要经济发展,更要绿水青山。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绿色资源富集地区以有机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不仅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产业,有机产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向社会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环保食品,贡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前景大有可期。
有机产业对社会的贡献
北京华夏沃土有机农业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品的使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发展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威胁,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全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低劣农产品过剩等困境,率先发展以“回归自然、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有机产业,不仅是积极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的需要,也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环保安全食品的现实需要,更是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消费的客观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发展有机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向高门槛高标准看齐,我们才可能与世界接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它有利于保护我们所共享的生存环境。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本质, 以健康、生态、公平、关爱为原则, 尊重生态经济规律,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化和统一。我国有机农业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目前,其发展却处在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随着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对有机农业生产、认证、贸易全过程的严格监管,我国有机产业已经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快速发展轨道。
有机农业是在解决石油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食品质量问题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有机农业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碳储藏。从有机农业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大气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角度研究发现,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水质,增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土壤健康和人类健康。有机农业能提高物种丰度、生物多度、土壤有机质,降低氮损失和氧化亚氮排放。此外,有机农业可以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碳循环和养分矿化。Aparna 等的研究也发现土壤中的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在有机农业系统下都有大幅提高。有研究表明,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大豆种植对于全球变暖、环境酸化、资源消耗、生态毒性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都小于常规大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在水稻种植的研究中发现,水稻有机种植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环境酸化、富营养化、人体毒性、水体毒性方面小于常规水稻。此外,有机生产的全球变暖潜力比传统农业低20.57%。
有机生产增加了物质的内部循环,减少了外来物质的投入,因而相比常规农场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农户经济效益来看,有机农业的经济效益也显著高于常规农业。有调查数据显示,有机水稻种植中单位面积土地净利润是常规农户的2 倍以上。有机农业能够明显提高大规模有机农户的家庭收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有机农业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相应地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因而有机农业可以促进就业。有研究发现,有机农场中的劳动力比常规农业多20%;同时有机农业因不允许使用化学农药也为劳动者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另外,有机农业还能够稳定农村人口,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促进农村的发展。
有机产业作为以认证手段为媒介的生态健康产业,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管理体系建设,已迅速成为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农户除了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收入外,还可以获得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农户的整体收入。有机农业产业化可以集中分散的农户,集中为农户提供优良的有机种源、有机肥, 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有机农业生产,提高资源报酬率。利用分工协作原理可以提高有机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有机农业公司、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机农场等组织将有机农业中小生产者与有机农产品的高端需求市场相连接,增强有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有机农业产业化获得外部规模效应,实现有机农业的社会效益。
一片片桃林郁郁葱葱,一棵棵桃树硕果累累……走在河北省行唐县城寨有机山庄现代农业园区的林间小路上,到处都是一片瓜果飘香的繁荣景象。在园区的一片精品中华寿桃果园内,油绿繁茂的桃树底下长满野草,几乎每棵桃树上都挂着黄色的粘虫板,间或设有杀虫灯。树下草地上,偶尔能看到野兔跑过。“树下种植杂草、放养野兔,是为了增加土地肥力;粘虫板、杀虫灯,是为了以物理除虫代替药物除虫。”园区负责人钱根皂说,园区以绿色、有机为发展理念,在中国农大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小分子诱导剂技术防治果树病虫害,不但绿色安全,还能有效提高果树的防病抗病能力。2017年,园区的中华寿桃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的有机产品认证。园区的果园全部按照有机产品标准来种植,用有机肥养地,山泉水灌溉。近年来,园区依托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大、市农广校等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发展新、优、奇、特等高端绿色果品,倾力打造标准化果园、种植标准化品牌和营销产业化的有机高端林果基地,不断致力于果品质量的提升,在获得绿色无公害认证后,2017年园区中华寿桃,苹果,核桃,杏全部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前,中华寿桃、清香核桃等农产品已经通过网上平台,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而且,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华寿桃采摘节。红薯是行唐县的重要产业之一。依托北京中国农大申琳小分子团队、河南薯道科技有限公司做技术支撑,提供秧苗、种植、追肥、除虫除草、脱毒、储藏等一系列国内最顶尖的种植管理技术做保障,全程一站保姆式服务,日前,园区已开始申报红薯有机认证,力争使其成为行唐第二大有机品牌,打造现代有机农业新的增长极。
湖北襄阳南漳县清河管理区是全省农垦唯一一家承担全国农垦系统实施水稻绿色高效创建的示范农场。2018年,全区2.2万亩水稻全部实施绿色高效创建。“2014年开始,我们探索有机农业种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区取得有机产品认证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正全力打造“全国农垦有机农场”,坚定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里四季气候分明,清凉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区,有独立的灌溉水系,水资源丰富,具有小麦、水稻生产所需要的充足水源。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开阔,东西双侧岗地蜿蜒起伏,构成了典型的河畈岗地。全年良好空气指数达300天以上,平均气温18.5℃,为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2014年,清河管理区佳仑粮油有限公司联合贵州省习水县鑫航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遵义县天丰健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与该区农技站紧密合作,先行先试,探索有机种植。2014年至2016年,该区三个村选择不同的地块进行了小麦、水稻有机产品种植,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014年至2016年,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地块品种——鄂麦596,直接送到贵州茅台酒厂做制酒的原料。由于实行有机种植,每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04元,每年为该区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去年,山西灵丘县东河南镇在古之河、三合地、古树三个行政村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东河南镇有机蔬菜示范园区,委托天宇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露地蔬菜种植,采取“合作社+村委会+产业”的扶贫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益。今年春季,该园区投资18万元,开工建设了18栋塑料拱棚,并与北京平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生产销售协议,向精细、高效、有机方向发展。一栋栋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旺盛,菜叶鲜嫩,果实诱人。大棚蔬菜底肥使用的是牛粪羊粪,生长期间绝不用农药,需要施肥,就把黑豆黄豆煮熟发酵铺在地里,或者用菜籽油。这些大棚除了管理人员其他人都不能进去。北京平仁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来实地技术指导,大棚内设置了测试湿度、气温的装置,在北京就能检测到棚内的湿度温度。据了解,该项目可使全镇12个村230户570名贫困人口受益。
在新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麦家梁村,村民朱帮武将宁杞7号引种到新疆乌苏,研究发展绿色有机枸杞种植。2013年5月,朱帮武和合伙人马占山联合几位枸杞农户成立了宏通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纯天然绿色产品,2018年合作社占地面积达到1650亩。2018年,他将目光转向餐桌食品安全。在朋友的支持下,朱帮武在占地60亩地的迎杏园开始试着进行有机蔬菜的套种,他将玉米、辣椒和巴楚留香瓜进行混种,不经热的香瓜在玉米的遮阳作用下生长得更健康,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产量。与此同时,朱帮武在其他几个朋友的地里发展西红柿、白菜、大葱等蔬菜的有机种植。这些生产出的有机蔬菜采用订单的方式,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每公斤价格只比市面上的转基因蔬菜高出0.5元。除了蔬菜种植,朱帮武还在进行鸡、鸭、鹅的有机养殖。2018年,朱帮武与乌苏鸿贵垂钓庄园达成合作,将生产出的有机食品带到游客的餐桌上,实现有机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有机产业在我国的未来
2003 年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处于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从发证数量还是市场规模,我国有机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到2015 年12 月31 日,共有10949 家生产企业获得了依据国家标准GB/T 19630 《有机产品》颁发的认证证书,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我国有机种植总面积在全球有机生产中位列第5。
从2012 年开始,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产品实行“一品一码” 管理制度,所有在货架销售的有机产品,其最小销售包装上均需加贴由认证机构颁发的在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备案的有机标签。
按照我国标准认证的有机生产规模随着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等发展倡议,以及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逐渐由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同步增长的模式过渡,我国也日益成为进口有机产品的重要国家。
据统计,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在进行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经过认证的有机农田却依然不到全球农业用地的1%,有机食品的消费也不到全球食品消费的1%。尽管我国有机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比例仍较低,只占我国耕地面积的0.3%,我国发展有机农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北京华夏沃土有机农业研究院权威专家认为,我国发展有机产业,一要科学定位。发展有机产业必须尊重有机产业贡献生态保护的特性,要根据区域环境实际,综合种养习惯、优势特色等条件,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能以破坏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有机产业。二要依靠科技。应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建立从基地建设、维护管理、生产加工到运输营销一体化的有机产品标准化体系;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有机产业标准化发展和按标准化生产的能力。三要完善机制。通过建立扶持制度,对有机基地建设、有机产品销售价差等进行奖励补贴,扶持有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持续保障有机产品质量;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结合精准扶贫,探索“有机企业+建卡贫困户”的扶贫路子,申请有机扶贫认证,既持续扩大有机产业发展,又促进农民长期脱贫致富。四要创推品牌。按照“做有机产品就是做文化品牌”的理念,充分挖掘各地有机产业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为有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赋予其生命力,打造名优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要拓展营销网络,采取“传统营销+互联网”的方式,让更多的有机产品走出去,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由于大部分群众对有机概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生活的理念,促进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了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应该借力互联网,完善网络端口销售。
由于当前技术投入水平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匮乏,导致有机产品产量相对较低,有机产品价格过高。因此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致力于研究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培养有机生产技术人员,提高有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则略显不足。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中就实行了生态补偿政策,我国也应根据有机农业发展的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当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
有机产品代表着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方向,有机产业承载着生态涵养的功能。在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战略指引下,有机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推手,未来需加强有机产业各环节的透明度,包括生产、认证、产品信息、价格体系等环节。同时,建立多样化的诚信体系,支持和推动透明度很高的参与式保障体系和社区支持农业等各种形式的有机农业的发展。
在各方努力下,将单一注重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变为打造可持续的生物圈的“共同福祉”,有机产业必将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中国报道讯(王兆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