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瘾!军事专家共话技术创新与装备发展 现场军迷们搞到着了!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展馆,俄罗斯的一款VR设备,可以提前让你看到要装修的房子成型后的效果。记者 罗斌 张锦辉 摄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如何在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

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推动装备技术创新?

在6月22日举行的第十三届重庆高交会

暨第九届国际军博会技术创新与装备发展

电视访谈式论坛上,

4位军事专家同台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解读,

让现场的军迷们大呼过瘾。

6月23日,在两江新区展台,格斗机器人在众多功能型机器人中格外抢眼。记者 张锦辉 罗斌 摄

“作战牵引 技术牵引”思维助力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到底融什么?怎么融?如何做好重点领域“民参军”?

面对军民融合实践中的问题,军事专家、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杜文龙提供了四点建议:第一,要从市场融合到观念融合;第二,要从概率融合到精准融合,即准确对接军民需求;第三,要从当前融合到未来融合,即掌握作战的发展趋势;第四,要从国内融合到国外融合,即国内产品要在国外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总而言之,要用“双牵引”思维,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什么是“双牵引”?杜文龙解释,“双牵引”是针对传统的“单牵引”而言的。“单牵引”指“作战牵引+技术推动”,而“双牵引”则是指“作战牵引+技术牵引”。

在杜文龙看来,“单牵引”赢得历史,而“双牵引”则将赢得未来。

杜文龙举例说,以前,有什么样的军事理论,就会根据什么样的理论制造什么样的装备。例如,二战时,德国攻破法国耗时11年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就是依靠“闪击战”理论和坦克装备。

如今,随着形势变化,以前的做法需要调整。技术牵引,是围绕技术设计战术,将民用技术设计为满足作战需求的技术。创新技术型战术将成为新常态。

因此杜文龙建议,民参军企业不要把当前的订单、当前的市场份额当成最核心的工作,而是要基于中长期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战术设计,在未来5到10年迎接军队作战理论创新。

商业技术 军事需求=军事革命

“技术发展,颠覆是常态,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国防大学教授、军事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李莉作了题为《颠覆性技术与装备创新》的演讲。

颠覆性技术,又称破坏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整体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的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应用。

“历史上每一项颠覆性技术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效果,无线电、飞机、真空电子管等,都是如此。”李莉表示,技术改变战争的基本路径有两个,一是技术偷袭,二是战术偷袭,最终达到改写战争规则的目的。

她认为,颠覆性技术突破需要体制创新,商业技术 军事需求=军事革命,要利用“商业革命”促进“军事革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嵌入式”发展。这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基点。

“颠覆性技术本身既包括军用技术,也包括民用技术。”她举例说,比如在出租车行业出现滴滴、优步、神州等打车软件,并没有改变过去行业内的元素,出租车还是出租车,用户还是用户,不过,出租车和用户之间的通道被打开了,这是最关键的。每个用户都知道有哪些出租车在附近,每个出租车司机都知道用户在哪里,仅这一点,其价值就是无限的。“设想一下,如果像这样的一键式打车、一键式住宿、一键式购物等融入军事领域,形成一键式呼唤友军、一键式呼唤火力、一键式呼唤保障,可以对未来战争产生多大的改变。”

发展“颠覆性技术”,要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加快部署。“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对这样一场改变作出准备。”她说。

企业在军民融合中要做到“人无我有”

军民融合的大势中,许多企业在寻找机会。如何才能超越简单的军民结合,达到军民融合?

对此,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前海军武官、原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曹卫东建议,要坚持军事需求牵引融合,规划计划统筹融合,技术标准规范融合,科技创新促进融合,重大项目带动融合,以国外经验借鉴融合。

曹卫东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作战装备技术发展迅速,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影响。未来的战争形态,将是核威慑背景下,信息化条件的局部战争,以及陆海空天电全维度体系对抗。我们仍要立足武器装备,以劣势对优势,牢固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打胜仗的思想。

装备技术创新,更将对未来战争产生若干重要影响。例如,无人技术运用使直接对面交锋的官兵数量大幅度减少,精确制导技术使弹药消耗大幅度降低,快速、精准、全面打击使战争时间大幅缩短等。

这些趋势中同样包含着机遇。曹卫东表示,企业要想抓住机遇,必须靠打拼。企业要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途径,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领域,把成果转化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依靠供应保持可持续发展。此外,一定要在军民融合中做出特点,做到“人无我有”。

人工智能发展让飞行员变成决策者

“空中作战已不再是单一平台的作战,而是体系作战。”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军事学博士王明志作了题为《技术发展与空中作战》的演讲。

在他看来,整个空中作战虽然千变万化,但始终分为4个重要阶段: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在长期的作战过程中,人都处于作战回路中,飞行员需要观察空中态势,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作出相应的决策,最后采取行动。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观察、判断、决策已经不再是由飞行员来完成,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飞行员作出精准的观察,作出有效的判断,甚至能够作出最有利的决策。

“在今后的作战过程中,人将主要在战略层面上进行决策,战术判断都交由无人设备来完成。”王明志表示,高端无人机的自主作战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空中作战将走向智能化,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而人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很大变化。“过去,飞行员强调的是飞机驾驶功能,进入全新的阶段以后,飞行员将成为决策者,而不仅仅是完成操作。”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