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是生命之河,也是幸福之河、民生之河。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沿着重庆市内的长江沿线进行采访,从上游到下游,途经江津、长寿、万州、巫山。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扎扎实实,用重庆方言说,就是“整巴适”。群众的获得感,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以惠及民生为抓手,在发展保护中持续改善民生的努力。
一年来,重庆市持续推进一批民生实事。民生长江,已经成为写进百姓心中的幸福故事。
▲住有所居 棚户区居民搬新居 记者 张锦辉 摄
D级危房改造户:
“搬出‘忧心房’,圆了‘安居梦’”
7月26日,江津区鼎山街道仙池村5社,63岁的施隆礼正从旧居里一点一点把生活用品搬进新家。
施隆礼的新家离旧居很近。在她带领下,记者走进从施隆礼嫁进村来就存在已久的老屋。
漆黑的房体,斑驳的墙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出这幢房屋的老旧。
“这栋房子已经传了五辈人,有100来年了。”施隆礼告诉记者,老房子传到丈夫这一辈时,十几口人挤在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里,虽热闹,但麻烦不断,越住越是忧心忡忡。
“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屋外下大雨,房内下小雨,还随时担心房子垮。”施隆礼说,几十年来,老房子经过无数次修修补补。一次屋顶横梁断裂,丈夫爬梯子上去修,不慎摔了下来,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
今年初,她家被认定为D级危房改造户。施隆礼四处筹借了4万多元,3月,新房开建了。
“现在呀,我家既宽敞又明亮,比以前的土房子安逸多了。”施隆礼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新家,一边领着记者往屋内走。进屋后,记者见到,新房约有60多平方米,灶台是用白色的瓷砖镶嵌的,室内粉刷一新,自来水管已接到水缸边。环视屋内陈设,虽然简单却十分有生活气息。“房子修得牢实得很,我再也不用担心房屋漏水了。”施隆礼很乐呵。
更让她开心的是,政府很快就会对危房改造进行验收,只要验收合格,就将补助她3万多元。到时,刚好能把借的账还上。
站在新家的院坝里,施隆礼盘算着,自己住一间,另一间留给女儿女婿回家住,女儿生了一对双胞胎,这院前屋后的,够孩子们闹腾了。
异地就医市民:
“不再为住院报销来回折腾了”
“我在北京的住院费是直接结算报销的,和在重庆住院报销一个样!”7月26日,还在北京养病的李先生在电话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上个月,他突发疾病在北京住院,住院费没有自己垫付,而是出院时直接在社保卡上结算报销了。
“我在长江边上住了几十年。”李先生说,由于两个女儿在北京工作,退休后他带着爱人离开家乡,与女儿们相聚。
今年6月,李先生突然腹痛难忍,住进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我肠胃有问题,住院了二十多天。”李先生说,住院期间他了解到,跨省异地就医现在可以医保直接结算了,但需要先备案。
“一打听,才晓得备案非常简单!”李先生高兴地说,他给参保的社保局打了个电话,就完成了备案。这次住院共花费了5万多元,出院时直接医保结算,报销了4万多。
李先生坦言,如果是以前,报销这笔住院费还得自己垫付,再回重庆报销,非常折腾。“现在真是太好了,我们不用再为报销费用在城市间来回折腾,省时省钱!”
空巢老人:
“在社区养老服务站不寂寞”
▲社区养老服务站让老人老有所乐 通讯员 孙凯芳 摄
“要是没有咱们社区养老服务站,我都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了!”7月25日,71岁的廖淑芬老人说起社区养老服务站,话匣子就止不住。
廖淑芬家住长寿区凤城街道轻化路社区,早年退休,子女长期在外地上班,是一名典型的空巢老人。
“这么跟你说吧,以前我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找不到一件事可以做。”廖淑芬老人笑言,那时候的自己实在无聊了,就四处“游逛”,但逛久了更觉无聊和寂寞。
但自从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后,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唱歌跳舞、棋牌娱乐、书法绘画,哎呀这么跟你说吧,我现在是练成了十八般武艺!”廖淑芬笑嘻嘻地掰着手指头,一一细数自己在养老服务站学会的各种“武艺”。
廖淑芬患有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以前总是很担心健康问题。但现在,因为养老服务站有各种基础医疗设备,她可以随时掌握身体情况,偶有不适还可以进行一些免费的理疗等治疗。
“原来天气一变,我的关节炎就让我疼得起不了床,现在就好多了。”廖淑芬总结,这是她天天都到养老服务站免费理疗的成果。
“我希望天下老人都可以像我一样,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安逸舒服的养老!”廖淑芬说。
打工妈妈:
“娃娃在家门口上普惠幼儿园”
▲让幼儿健康成长 通讯员 夏昌铭
“3个娃都在万州移民幼儿园读的书。”家住万州区五台体育花园小区的丁明英,有3个孩子。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她显得异常兴奋。
五台一带是万州移民聚居地,这里的居民大多是移民,万州移民幼儿园就位于这里。
一段时间,为娃儿读幼儿园的事丁明英十分担忧。这些年,幼儿园收费一年一个价,“噌噌噌”地往上涨,自己有3个娃,该怎么办呢?可结果却令她异常欣喜,大儿子读幼儿园一学期缴学费、生活费2000多元,一直没有涨过,两个小点的孩子一分钱未花,就读了幼儿园。
原来,三个孩子所读的万州移民幼儿园,是全市首批普惠制幼儿园。大儿子入读那年,学费、生活费2000多元,第二年,幼儿园就升格成了普惠制。
“成为普惠制幼儿园,就意味着不能高收费。”园长王显青说,以前国家对一级幼儿园每生每年补助400,2017年开始为每生每年800元,幼儿园就不再随市场波动对居民实行市场收费,因此价格一直维持在2000多元每生每学期。
“丁明英家是建卡贫困户,按照市里出台的政策,对建卡贫困户在园幼儿,免收保教费和生活费。”王显青介绍。
“一分钱不花,两个孩子从小接受正规学前教育,想起心里甜滋滋的。”丁明英感慨地说。
贫困村村民:
“遇上好政策,靠自己勤劳脱了贫”
眼下,正值葡萄上市前夕,刘敬春忙得不可开交。
7月25日,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葡萄园的防护设施还不健全,要守夜,谨防果子狸、黄鼠狼来偷吃。”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天天熬更守夜,只有34岁的刘敬春也有些支撑不住,但他却不断鼓励自己:“现在政策这么好,我哪能偷懒?”
刘敬春是巫山县双龙镇白坪村安静村村民,也曾是贫困户。有手有脚,为何这么年轻就成了贫困户呢?
原来,是疾病惹下的祸。2010年2月,刘敬春的大儿子出生,正在全家欢喜的时候,却发现儿子患有先天性唇裂,不得不一次次进医院。2011年初,刘敬春又被查出腰椎结核,导致椎体骨质破坏,不得不住院治疗。这一卧床就是6个多月,等他自己出院和儿子的病基本治好时,家里已经债台高筑。
尽管腰不能直太久,但刘敬春的心气却没散,他认为只要勤劳肯干,一定会让日子好起来。
在脱贫攻坚中,刘敬春成为首批获得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他多次免费参加乡镇、村举办的各类种植养殖培训,心里盘算着找门路创业。
2017年初,双龙镇白坪村有个110余亩的葡萄园因管护不到位等原因准备转让。刘敬春看准时机,立即申请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并找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将这个葡萄园盘了下来。
从那时起,刘敬春夫妻俩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花在这个葡萄园里。去年8月,葡萄试挂果,当年的产值达到6万元左右,刘敬春也藉此摘掉了贫困帽。而今年,葡萄园的产值预计能翻一番,达到12万元以上。
去年底,刘敬春又利用扶贫政策贷款40万元,流转了325亩地发展晚熟柑橘。
“从巫山县城到大昌古镇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我的果园距离高速公路下道口不到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之时,也是葡萄和柑橘丰产之时,相信到那时,我一定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刘敬春说。
点击
贫困户的股金分红
如何让贫困群众与产业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7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我市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变财政投入为贫困群众股金。截至去年底,1.4万户贫困户持股金额达到2.22亿元,分红1876万元。
城口县东安镇兴隆村贫困户黄绍六就是这1.4万户贫困户之一。前不久,他刚刚在东安镇中蜂养殖首轮分红中获得了400元。原来,东安镇在引进重庆花千源蜂业有限公司时,协议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带动建卡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当地76户贫困户因此成了股东,首轮分红3.72万元(一般建卡贫困户400元/户/年,“失能弱能”深度建卡贫困户800元/户/年)。
今年,我市还将在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推广资产收益扶贫,其中18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每年统筹3000万元以上涉农产业资金,用于资产收益扶贫和股权化改革,其他区县采取资产收益扶贫方式,试点产业精准扶贫。
点击
就业的“新一线”城市
▲渝中半岛 记者 苏思 摄
7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2017年我市高校毕业生人数21.49万人,就业率达到95.43%。另外,从近年来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有超过六成选择留渝工作。重庆作为“新一线”就业城市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我市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2017年至今,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00余场,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50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为2017届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65.63万元。
除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力社保局还开展创业引领行动,引导和带领我市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为84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