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看效果|护好悠悠碧水 润泽巴山儿女 城口大力开展水生态治理与保护

城口县位处重庆最北端,地处大巴山南麓,与川陕接壤,境内森林茂密,河网密布,年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以上,水源充沛,生态优势突出。但受特殊自然地理影响,工程性、区域性、时段性缺水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各个击破这些瓶颈,对于城口来说困难不小。

▲任河——蓝天映小城   摄/张其辉

“既是挑战也是鞭策。”城口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理念,通过创机制、治污水、搞建设,奏响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共享的“四部曲”。

好风凭借力,杨帆正当时。现如今,城口正利用水生态文明建设契机,护好悠悠碧水,润泽巴山儿女,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人水和谐新路。

关键词·治理

标本兼治全面强化水环境治理

金秋十月,驱车前往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一片“绿海”映入眼帘,满山遍野的猕猴桃在风中摇曳,煞是喜人。

“现在生产条件好了,算上土地流转租金和4亩猕猴桃收益,一年下来能有上万元收入。”提起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变化,该村2社社长云原兵激动得热泪盈眶。

光明村坐落在喀斯特地貌上,山高坡陡,土壤多黄土,土层浅且疏松。过去,村民为了生存,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但由于地表水下渗严重加上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效益不高,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县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光明村才有了发展的信心。

“泥不下山,水不乱流。”该县水保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新修沟渠、排水沟等引导溪水流向坪坝河,同时对村里的土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的生态治理,并在田坎田垄上栽种涵水保水性能好的柳树、桂花树等保持水土。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好转,2014年村里赢来第一家农业企业的入驻,通过“公司 农户”模式,带动每家每户发展起猕猴桃产业,再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村民的发展难题。

▲城口县政协、妇联组织开展河道清理活动

事实上,光明村的变化只是城口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一个写照。城口位处大巴山腹地,多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峻,流失面积高达1400余平方公里,这对耕地有限的山区县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治标更要治本。”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得标本兼治,全方面综合性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针对25°以上的坡耕地等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对山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综合治理。同时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反复调研和专题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水保作战图,倒排了水保建设时间表,选择了水保能力好、经济效益高的猕猴桃等经果林作为水土涵养树种,进行特色产业化打造,开辟了一条水土治理与农业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路子。

同时,还利用沿河、沿湖、沿库地势建立起生态保护屏障,并结合涵养林为主的保护区水涵养工程,以生态防护林、封育区、退耕还林建设为主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织密了水保工程的大网。

截至目前,利用中央及市级水保专项资金11926.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据统计,治理后年拦蓄径流量可达1375.99万立方米,年减少土壤流失量43万吨,土层厚度增加10—20厘米,土壤持水量提高25—35%,粮食总产增加51.49万公斤,经济收入增加1480余万元。

关键词·保护

创新实施河长制还一江安宁

城口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拥有大小溪河共计779条,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45条,河流众多也为河库水环境的保护带来不小难度,打击非法采砂就是一场硬仗。

仁河、前河是城口的两条主要河流,贯穿城口全境,流经全县25个乡镇街道,是沿江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但沿河分布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采砂厂,尤其是仁河修齐段,非法采砂更是猖獗。

“焉河长,赶紧过来,河边又有人在非法采砂哟。”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仁河修齐段沿岸的家园村村民桃园照听到河上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后,立马向修齐段河长报告了情况。接到报警后,当晚,焉河长立马联系县水务局,联合县、镇、村相关人员对非法采砂人员进行了制止和现场取证。

“非法采砂最直接的会带来河床的凹凸不平,河堤的沉陷坍塌,不仅对野生渔业资源带来破坏,河流的行洪泄洪能力也会减弱,这对沿岸家园村的1500多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农田牲畜带来严重威胁,要想保护水生态,打击非法采砂势在必行。”焉河长说。

从发现违法到现场取证,短短几个小时就端掉一个非法采砂点,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口推进河长制工作对水环境保护的不断思考和探索。

今年以来,在市河长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城口县按照中央和市上河长制的安排部署,通过摸家底、建机制、强保障、抓治污、严考核,全面建立起河库长效管护机制,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总河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河长,分管水务和环保的副县长任双副总河长的组织体系。同时乡镇(街道)、村社也对应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建立起500余名县、乡、村三级河长,河道保洁人员350余名、县级责任部门66个负责人员组成的河长团队,实现了河长制管理的全覆盖。

▲羊耳坝水库  摄/王荣

同时,印发了《城口县河长制工作规定(试行)》《城口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主要任务分解》《城口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并在每段河库安装了监督牌,将河长、河段长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上墙,发挥群众的督查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河库管理的氛围。

▲治理后的任河

“小河不净,大河难安。”该县在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的同时,结合河长制,还积极抓好中小河流污染防治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同时结合“水岸同治”,将水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多层次多部门协作,从根源上梳理治水难点,保障河道的常流常清。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开展350余次河库水域岸线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垃圾死角500余个,清理处置白色垃圾10余吨,整改生活污水直排100余家,清理大小河流460余条;开展联合执法10余次,关停砂石加工场所78家;打击、查处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5起,巩固了水生态文明成果,还得了河库一江碧水的安宁和清流。

关键词·建设

民生导向解决用水难助力脱贫

“轻轻地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里溢出来,清凉甘甜。”今年8月,自来水管网接进了高燕镇长田村3社村民方绍坤家里,望着装满自来水的水缸,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为啥方大姐会因自来水进户变得如此兴奋,村主任方少宴给出了答案。

长田村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山高坡陡,加上喀斯特地貌影响,地表水下渗严重,虽然几年前有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冬季季节性缺水以及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蓄水能力减弱,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村民生活饮水和牲畜用水都很困难,哪还有心思发展产业。”方少宴说,因为缺水,村子沦为了贫困村,其中贫困户84户300多人,后来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小孩,村子也因此缺乏朝气,动力不强。

为解决长田村以及周边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县里利用中央专项资金260余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走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翻越高山实地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在长田村和红军村之间的山谷地带,修建了一座集中供水点,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社修建蓄水池,通过管网将水引入村民家里,从而解决了长田村、红军村周边数千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长田村饮水安全的解决只是城口水利扶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该县新建或改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38处,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4.2万人,工程总投资4192万元。截至目前,工程已开工15处、完工7处,完成投资1300万元,解决了上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如今,长田村的饮水难题不仅得到了解决,村里还整合涉农资金,修建了20多公里的山路。为了带动村民脱贫增收,去年村里还引进了一家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种植核桃、板栗、蓝莓等产业。

“不仅用上干净的自来水,还有了脱贫发展产业的勇气。”方大姐说,去年2亩蓝莓赚了上万元,今年她还扩大规模养殖了50只鸡、2头猪,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更让她高兴得是,摘掉了戴了大半辈子的贫困帽。

关键词·共享

悠悠碧水释放生态红利

现如今,通过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水生态带来的发展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北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水文章不仅能促进旅游业发展,还能促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以及村民树立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观念。

▲北屏乡生态农业

在北屏乡太平社区,当地正借助改善后的水生态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起猕猴桃、蓝莓、食用菌、西瓜等500亩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并通过滴管技术,实现了高效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太平、月峰两个村的村民也都开始主动收集污水,通过自家的污水处理池,经过两三次过滤后,将净化后的污水还田还土,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吸附、过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源,实现了河库水体的碧波荡漾,也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更好的空气、更干净的水,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图片除署名外由城口县水务局提供)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