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拴在墙上的铁链不时发出声响,但另一头拴着的却不是猫狗,而是两根跑来跑去的小板凳!整个展厅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区域被一颗巨大的“人头”占据,观众手里的飞镖扎上去,整颗“头”都会随之震动……四川美术学院迎来八十周年校庆之际,向来不缺奇思妙想的川美艺术家们除了有回望历史的展览,自然还有更为“天马行空”的方式向校庆献礼——10月28日下午,一场名为“破壁——艺术与科技的共生”的教学与创新成果展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揭幕。
“高新科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更以不可阻挡的步伐,推动着艺术观念的更新,以及媒介和方法的拓展。”在本次展览的开幕式现场,四川美术学院校长庞茂琨表示,展览之所以取名为“破壁”,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艺术和科技跨领域的多项教学实践。
作品《景象/镜像》
据介绍,本次“破壁——艺术与科技的共生”的教学与创新成果展其实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和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今年国庆期间已经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展出过一次。
28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走进展厅,率先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一组名为《景象/镜像》的装置作品,它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联合带来。其有意思或者说独特之处在于,粗略看上整个作品就是把有虫鸣、日月闪电、自然山形、流水滩涂的自然景观微缩成了一个“盆景”。但大家凑近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自然元素全都是用电子、机械元件做成的。比如虫鸣的声音就是电子电路系统搭建出的声音模块发出的,日月闪电则是由特斯拉、电弧构成……陈琪、何春怡、梁莹林、严一棚、张宝天等创作者希望借此探讨机电系统和生态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领地》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能像小狗一样跑来跑去的小板凳,说它是现场最人气最高的一件作品绝不夸张。记者在现场发现,这件名叫《领地》的作品展现出的奇特的萌态,让不少观众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机。它的创作者吴雨桐、丁为等表示,现场的两个小板凳其实代表的是当下正流行的各种人工智能设备。在他们看来,观众在看这个作品的同时其实也完成了一种互动,“人和人工智能下的物其实是有相互质疑关系的。”
《该来的躲不掉》
长宽高都达到了的作品《该来的躲不掉》则是本次展览中体积最大的一件。在现场,大家能看到它的外形就是一颗接驳有各种电线的机器“人头”。“它是用我自己的头3D建模后,放大10倍,然后用玻璃钢做成的。”据该作品的作者张增增介绍,自己在“人头”里装上了一套电机系统。“观众用现场的飞镖扎中‘人头’,就会触发电机让它以抖动起来。”张增增说,其特别之处在于,抖动的频率则是来自动物临死前抽搐颤抖的节奏。
张增增笑言,通过这个让观众不仅能看、还可以参与进来的作品,自己想表达的是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每天各种事情铺天盖地向我的头砸过来,砸得我头嗡嗡响……”
据介绍,本次展览旨在切实打破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艺术媒介、方法多元化的表达、加强艺术与科技的互动,由破壁到对话再到共建,从而获得开创性成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文字/视频 裘晋奕 图 高科 李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