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平台的社会责任远大于其他平台,滴滴应该告别“野蛮生长”,树立行业标杆,而不是让“恶”卷土重来。
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消息,不幸再次发生。
8月25日中午,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乐清公安发布信息,破获一起滴滴司机的强奸杀害女乘客的案件。
根据官方通报,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接报后,乐清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预案,全警种作战,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
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滴滴司机杀人案件,可是在5月顺风车整改之后,如此恶性的事件再次发生,笔者认为,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性值得更多、更深入、更持久的讨论和关注。
时间回到5月5日晚,21岁的祥鹏航空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时不幸遇害, 5月12日凌晨,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初步断定为杀害李某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即嫌疑人刘某华。
滴滴当时的反应则是:在5月10日发布百万悬赏令,一度被民众质疑是作秀和公关手段;滴滴顺风车于5月12日凌晨零点下线整改;到了5月16日,企业公布阶段性整改措施。
顺风车方面,下线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仅自己可见,车主接单必须人脸识别,暂停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等。滴滴还在全平台进行整改,整治人车不符、坚决零容忍;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用户可一键选择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承诺主动承担应有法律责任,着手建立关爱基金。
从整改措施来看,滴滴确实在努力。悲剧却再次发生,这是为何?
两起命案均发生于滴滴的顺风车业务,而非网约车业务。需要说明的是,顺风车与网约车的法律性质不同,平台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
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顺风车并不属于网约车范畴,法律对车辆、司机都没有准入门槛要求,平台公司也不像网约车服务一样需承担承运人责任,责任更多集中于信息审核义务等。
在上一轮整改中,滴滴曾提出的多项整改措施。滴滴今日回应显示,本次作案犯罪嫌疑人 系用真实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注册通过审核,且在接单前已通过平台人脸识别。
笔者认为,在这个被程维高调宣称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上,社会责任应该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很多事情,滴滴想做得更好,可是行动真的太慢。
最明显的就是整改速度。这次的道歉声明相比5月来的更早一些:8月25日滴滴出行就发布了《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的道歉和声明》,坦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在道歉声明中,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在顺风车整改期间”。5月16日,滴滴公布相关整改措施到现在已有3个多月,目前仍在整改中。公众也很关注这次8月25日开始的内部责任的自查自纠进展,也期待公布能够及时。
从企业角度来看,滴滴没有必要公开这些信息,不过,相较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出行平台更多涉及人身安全,性命攸关,其社会责任远比电商平台更大,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会是好的榜样。滴滴难道不应该这么做吗?
其次就是客服的处理和反应速度。
与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一致的是,在案发前一天,已有另一名滴滴顺风车乘客投诉该司机“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但滴滴没有做到承诺的两小时回复,尚未进行调查处置。如果处置及时且得当,暂停该司机的接客资格进行调查,这起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企业自述,“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滴滴内部成立了安全项目组”,但是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被害姑娘的大学同学在24日下午开始就一直在联系平台,希望能提供帮助,但一直等到下午5点左右,滴滴一直说会优先处理,但没有结果。那什么是第一时间?警方找上门的第一时间还是第一时间吗?
滴滴也在解释“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车主信息提供给家属”,出于隐私考虑。但公众更需要的是滴滴在接到类似求助之后,是否应该及时帮助对接警方,而不是等待警方来问询?
事关人身安全,时间宝贵,不知道滴滴对此有做过预案吗?哪怕事后经警方调查没有出事,滴滴是不是应该在事前就更加主动和积极一些呢?
这并不是滴滴一家存在的问题,甚至过去出租车司机犯罪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但滴滴是龙头老大,要有榜样意识,把乘客安全做得更好。
再回过头来看滴滴现在的状态,按照程维自己的说法,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2017年修炼内功,2018年全面出击。程维很明白,滴滴早就是中国网约车的老大,野蛮生长之后,要把“内功”修炼好,笔者认为这其中肯定也包括乘客安全保障等社会责任在其中。
比如被饱受质疑的车主认证问题。经滴滴核实,犯罪嫌疑人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也是用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的,也通过了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线下临时伪造。
任何事情都有底线,每个人包括程维在内,都不想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乘客安全保障质量的下降甚至是被忽视,否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将是灾难。
目前,滴滴还是在努力提高乘客安全保障的,只是对于它来说,太慢了,多是“还在整改期间”吧。
不过在另外一些方面,滴滴则不是太慢,而是还不愿做出改变。比如顺风车的“社交”属性。
多名顺风车车主告诉笔者,现在的滴滴设置了隐私开关,可以选择公开或者不公开,默认是公开的,“前几天看到一片真人头像,就知道回来了。”
就在滴滴某些东西“回来了”的没几天,一条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
原标题:又一例司机杀害年轻女客,滴滴“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